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器乐论文 >

文化空间视野下的西南少数民族歌场

发布时间:2025-01-06 07:01
   作为一类典型的文化空间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南少数民族歌场是西南少数民族周期性在固定地点以歌舞择配,并进行商贸交流的空间化文化景观,它由西南各族基于共同的地缘关系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不断的社会互动建构而成。在西南少数民族歌场文化实践中,它集神话、宗教、歌舞、服饰、饮食、经济于一身,具有时空性、文化化、交游性等属性特征,发挥着文化传承、社会交流与地域认同等功能。在文化空间视野下,对贯通中原,连通南亚、东南亚通道的西南少数民族歌场的研究,不仅要聚焦宗教、歌舞等文艺的活态表征,更要将其放在一个长时段、大范围空间,充分认识其内部多元立体的文化、社会互动共生关系,采用多点民族志调查的研究方法,跟随人及其流动情境,深描歌场一系列空间化生产与再生产的社会实践,在深入阐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超社会体系的基础上,全面总结西南少数民族歌场传承与发展的总体规律。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西南少数民族歌场的研究综述
二、西南少数民族歌场文化空间性
    (一)时空性
    (二)文化性
    (三)交游性
三、西南少数民族歌场的社会功能
    (一)文化传承
    (二)社会交流
    (三)地域认同
四、结语



本文编号:40239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40239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3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