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从八卦掌看中国古典舞身体的走留关系

发布时间:2020-10-24 17:45
   舞蹈和武术皆属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二者既相互区别又一直保持着亲密、共渗的关系。从目的而言,中国古典舞与传统武术八卦掌截然不同,但从身体训练、身体运用和艺术追求方面却有许多共通之处。“走上留下,走下留上”是中国古典舞特殊的训练特点之一,通过对八卦掌的实践与理论学习对其二者进行比较,提炼出二者共通的身体核心运动规律之一即“走留关系”。因而,以对传统武术八卦掌的身体力行,对中国传统艺术美的理论指导,将其身体的“走留关系”进行了三步递进式地剖析:第一步,试论“走留关系”在八卦掌中的体现,由走圆转圈的运动特点和会意仿生的形态特征两个方面阐释;第二步,试论八卦掌对中国古典舞训练中身体走留关系的思考,分别从身体启动之“走留”、身体延续之“势”和身体归宿之“合”进行探究;第三步,“走留关系”在中国古典舞中的应用,包括训练中的民族特性和创作中的身体语言两个角度来阐述。最终,通过对中国古典舞身体走留关系所涉及、传达的美学特征进行解读,试图通过实践课例《探索中国古典舞身体走留关系的训练》寻找身体传导、走留相随的人体运动背后深层的文化内蕴以及哲思规律。
【学位单位】:北京舞蹈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J722.4
【部分图文】:

曲线,先天八卦,后天八卦,伏羲


它在习练时遵循的八个方位和刚柔相承、往返交替的运动之理与八卦的位置方向和象数之变一般,故而借作此拳种的名称。“八卦”最早见于《周易》,自古传播以来,八卦有伏羲先天八卦和文王后天八卦为大众所熟知(图1),因卦序位置顺序的不同而区分,但其每卦的含义不变。当把两卦按照各自的卦序连接起来时,便形成“S”和“C”的图形(图2),若将八卦相互搭配便会产生象数的不同变化,连接变“序”,进而会出现各种单层次或多层次、规则或不规则、连续连环的圆、圈、弧线和曲线。图 1 伏羲先天八卦与文王后天八卦图

曲线,卦序,后天八卦,先天


八卦有伏羲先天八卦和文王后天八卦为大众所熟知(图1),因卦序位置顺序的不同而区分,但其每卦的含义不变。当把两卦按照各自的卦序连接起来时,便形成“S”和“C”的图形(图2),若将八卦相互搭配便会产生象数的不同变化,连接变“序”,进而会出现各种单层次或多层次、规则或不规则、连续连环的圆、圈、弧线和曲线。图 1 伏羲先天八卦与文王后天八卦图

青龙


首先,青龙的形象为众人所熟知,上古星宿崇拜的神兽,《易经》八卦中它是方位的代表即左青龙震卦,右白虎兑卦。其次,翻转的身体“翻身”,说明了青龙在蜿蜒盘旋的身体上各部位有顺序的进行了转体(图3)。为此,人们在模仿青龙翻身的行为时,均会运用到身体各部位的走留配合,再通过对神态的捕捉便能达到形神相似的境界。况且,这些动作都要在不断地上身与下身的走留、走转中表现出来。在习练八卦掌时,脚下不停歇地走转好似游龙之相,变幻无穷,这便是走留关系中突出下身的“走”,此时上身为“留”;再到变掌换式时仿佛猿猴一般动作迅速、轻灵,表现出身形轻中不飘,重中不滞,这便是走留关系中突出上身的“走”,下身是“留”。如要做到以上所说的形神相似,并非轻松之事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昊;;戏曲对中国古典舞的影响及发展探究[J];黄河之声;2018年10期

2 张景;;浅谈中国古典舞短句训练的作用[J];黄河之声;2018年10期

3 袁琳;;戏曲元素在中国古典舞中的运用[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年07期

4 朱静静;;中国古典舞身韵中手的信息传递特征研究[J];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5 安娜;许保红;;试论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审美特征与训练[J];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学术研究;2011年02期

6 谢雅;;芭蕾与中国古典舞把杆基训的对比与运用[J];艺术研究;2017年01期

7 唐晓娜;;中国古典舞的推广与教学[J];艺术研究;2017年04期

8 陈克强;;中国古典舞的发展脉络——评《古舞探径:中国古典舞形态构成与语言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7年06期

9 苏娅;;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古典舞[J];舞蹈;2017年12期

10 唐敏;;关于戏曲元素与中国古典舞的相融性分析[J];戏剧之家;2018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岩;中国古典舞手舞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2 韩瑾;当代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发展[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3 江东;中国古典舞发展历程之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蒲宇;“和”之美的肢体表达与运用[D];北京舞蹈学院;2018年

2 李宇佳;高等师范院校中国古典舞教学的探索与应用[D];北京舞蹈学院;2018年

3 冯伟杰;中国古典舞身韵动作原理探寻[D];北京舞蹈学院;2018年

4 郝晓悦;中国剑文化精神在当代古典舞剑舞中的体现[D];北京舞蹈学院;2018年

5 高泽炜;中国古典舞剧目《凉州词》的创作与表演特征[D];北京舞蹈学院;2018年

6 闫伟康;“课堂”与“舞台”[D];北京舞蹈学院;2018年

7 张雷;中国古典舞“武生”题材的转化与重塑[D];北京舞蹈学院;2018年

8 汤含雨;昆舞风格分析[D];北京舞蹈学院;2018年

9 鞠施诗;品味袖舞[D];北京舞蹈学院;2018年

10 线谱;中国古典舞身韵进入舞蹈语言创作的可行性途径分析[D];北京舞蹈学院;2018年



本文编号:28547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28547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7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