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藏传佛教格鲁派法舞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8 21:12

  本文关键词:藏传佛教格鲁派法舞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羌姆 表演内容 舞蹈分析 文化内涵


【摘要】:藏族舞蹈可分为宗教舞蹈、宫廷舞蹈、民间舞蹈。而宗教舞蹈正是藏传佛教寺院法事活动中跳得“羌姆”,“羌姆”表演中头戴象征护法的面具,手持代表护法职责的法器并伴有藏传佛教中的各种乐器,是一种哑剧形式的舞蹈。藏传佛教“羌姆”中的护法神形象不只是外形上的模拟,而是把每个护法神的特征和对妖魔的震慑感融会于舞蹈的姿态中,通过身体的动态展示出来。模拟出威猛、恫吓的形象,使表演者的内心情感和只有他们自己才能深切体会的风韵体现在舞蹈动作中,并以肃穆狞厉的面具表情与庄严威武的动作特征表现出保护佛法并降伏不详物的一种情节。本论文就以隆务寺“羌姆”作为田野调查对象,为藏传佛教“羌姆”产生的历史背景、发展现状做了大致的概述。文中主要简述了对“格鲁派”寺院“隆务寺”羌姆的田野考察,从“隆务寺”羌姆的文化内涵、乐舞风格、表演时间、表演形式、表演角色,以及对手持法器与面具等特征作了详细的记录,并为了方便藏汉学者观读,在本论文中还将每一轮舞蹈表演的名称、动作、法器、乐器以及表演角色的名称用藏汉双语翻译并将藏文拉丁标注其后。“羌姆”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与突出的藏传佛教色彩受到了国内外广大群众的关注与喜爱。“羌姆”的创立凝聚了老一辈高僧大德的杰出才智与艺术匠心,“羌姆”的传承是弘扬藏传佛教文化永无终止的表现,“羌姆”的发展需要一代代高僧的不懈延传与追求。
【关键词】:羌姆 表演内容 舞蹈分析 文化内涵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722.2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2
  • 选题原由与目的8
  • 研究意义8-9
  • 研究方法9
  • 国内外研究现状9-12
  • 第一章 藏传佛教“羌姆”文化概述12-21
  • 第一节 藏传佛教概略12-14
  • 一、藏传佛教的起源12-13
  • 二、藏传佛教中各教派的分类13-14
  • 第二节 藏传佛教“羌姆”舞蹈概述14-21
  • 一、“羌姆”的含义14-15
  • 二、“羌姆”的历史背景15-18
  • 三、“羌姆”的发展现状18-19
  • 四、“羌姆”的分类19-21
  • 第二章 “格鲁派”寺院“隆务寺”羌姆的田野考察21-28
  • 第一节 “格鲁派”寺院“隆务寺”21-23
  • 一、“隆务寺”的历史背景21-22
  • 二、“隆务寺”的发展情况22-23
  • 三、“隆务寺”现状23
  • 第二节 “格鲁派”寺院“隆务寺”羌姆23-28
  • 一、“羌姆”表演的传承、时间、地点23-24
  • 二、“羌姆”表演的参演人员24-25
  • 三、“羌姆”表演中的角色分配25-28
  • 第三章 “格鲁派”寺院“隆务寺”羌姆的表演形态28-55
  • 第一节 “羌姆”的形态特征28-36
  • 一、“羌姆”的表演形式28-31
  • 二、“羌姆”的表演内容31-36
  • 第二节 “羌姆”的法器、面具、乐器等特征36-46
  • 一、“羌姆”表演中手持法器的形态36-39
  • 二、“羌姆”的面具与服饰特征39-44
  • 三、“羌姆”的伴奏乐器44-46
  • 第三节 “羌姆”舞蹈动律特征分析46-55
  • 一、“羌姆”舞蹈中的形态特征46-48
  • 二、“羌姆”舞蹈中的固定动作48-50
  • 三、“羌姆”舞蹈中的主体动作50-55
  • 第四章 “格鲁派”寺院“隆务寺”羌姆的文化内涵55-60
  • 第一节 “羌姆”表演中的精神价值体现55-57
  • 一、利他精神55-56
  • 二、布施思维56
  • 三、因果观念56-57
  • 第二节 “羌姆”表演中体现的审美功能57-58
  • 一、审美认知功能57
  • 二、审美教育功能57-58
  • 三、审美娱乐功能58
  • 第三节 对“羌姆”的传承与保护的思考58-60
  • 一、继承舞蹈发展的基础58-59
  • 二、保护乐器伴奏固有的风格59
  • 三、认真培育乐舞团队59-60
  • 结语60-61
  • 参考文献61-64
  • 附录64-65
  • 致谢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阿旺松热;后藏“斯姆钦木羌姆”[J];西藏艺术研究;1998年04期

2 阿旺松热;萨迦寺“普珠羌姆”[J];西藏艺术研究;2000年01期

3 凡建秋;巫傩与羌姆比较研究[J];宜宾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4 谷格·喇嘛次仁,卓央;简述札什伦布寺卡尔羌姆[J];西藏艺术研究;2004年04期

5 周翔飞;;神秘的藏族宗教仪式舞蹈“羌姆”[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2期

6 古兰丹姆;;青海塔尔寺“羌姆”舞蹈特色分析[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7 项江涛;;与“灵魂”的对话——关于“羌姆”舞蹈的探析[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8 王晓莉;;青海隆务寺及其羌姆艺术[J];法音;2009年07期

9 项江涛;;新视角下的羌姆乐舞[J];电影评介;2009年21期

10 万代吉;;羌姆表演中的艺术特征[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曹娅丽;;塔尔寺、夏琼寺、罗汉堂寺“羌姆”考察[A];2000年青海海峡两岸昆仑文化考察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实习记者 项江涛;展演于圣俗之间的“羌姆”乐舞[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杜军玲;跳起羌姆为民众祈福[N];人民政协报;2011年

3 马盛德邋胡晶莹;甘南郎木寺的“羌姆”艺术[N];中国文化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王雅慧 麦正伟 王晓莉;听“米纳羌姆”舞者讲“电视趣事”[N];西藏日报(汉);2012年

5 本报记者 魏山;“金刚神舞”撩起流传中的古韵今辉[N];西藏日报(汉);2013年

6 本报记者 万靖 林敏;生命不息 艺涯不止[N];西藏日报;2005年

7 蒲文成;一项值得称颂的研究成果[N];文艺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冯双白;青海藏传佛教寺院羌姆舞蹈和民间祭礼舞蹈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滨;文化视野下西藏山南地区羌姆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李秀加;青海省黄南州羌姆舞蹈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卡毛吉;藏传佛教格鲁派法舞的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6年

4 万代吉;试论藏传佛教寺院法舞—羌姆[D];西北民族大学;2006年

5 周晓晗;“羌姆”作为宗教仪式的社会角色和传播功能[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6 苏蓉;羌姆仪轨舞蹈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2年

7 徐颖怡;西藏宗教舞蹈羌姆的舞蹈性研究[D];西藏大学;2013年

8 达哇卓玛;拉卜楞寺“羌姆”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5年

9 岳岚;藏传佛教羌姆面具的审美探析[D];青海民族大学;2014年

10 陈雪;松赞林寺格冬节羌姆仪式音声与乐舞考察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4年



本文编号:5597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5597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a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