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鼓子秧歌的保护和发展
本文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鼓子秧歌的保护和发展
【摘要】:鼓子秧歌起源于山东济南,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并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挖掘和研究鼓子秧歌历史发展进程的文化价值,对于深入了解和保护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而加以创新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 济南大学体育学院;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鼓子秧歌 文化
【基金】: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新形势下山东体育文化发展战略研究”(ZB2008009)
【分类号】:J722.2
【正文快照】: 鼓子秧歌起源于山东济南,主要流传于济南的商河、济阳等地,最早叫“打鼓子”,亦称“大鼓子秧歌”、“跑秧歌”等,20世纪40年代后,普遍称之为“鼓子秧歌”。鼓子秧歌蕴藏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和鲜明的地方特色,不仅全国独有,而且世界独有。在1955-2002年期间曾
【共引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颖;山东海洋事业近代化变迁的历史考察[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赵永波;在传统与现代之间[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3 孔晓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万娟;韩国文化与中国楚文化渊源初探[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民康;;论原生态民歌舞台展演的意义和作用[J];广播歌选;2011年06期
2 戚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间舞蹈的重要意义——对云南艺术学院非遗进课堂活动有感[J];青春岁月;2011年12期
3 戴晓敏;陈南平;;借助大学音乐教学平台,学习与传承“武宁打鼓歌”[J];大众文艺;2011年13期
4 李婵娟;;民歌新春天——以《忐忑》神曲爆红网络为例[J];大众文艺;2011年12期
5 鲍玉珩;;尊重我们伟大的民族文化[J];广播歌选;2011年06期
6 杨阳;;非物质文化遗产背景下的传统民族音乐在高校的传承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7 王超;;册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布依八仙古乐初探[J];大众文艺;2011年16期
8 罗澍;;论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的创新发展及其知识产权保护[J];法制与社会;2011年23期
9 俞建功;;传承与保护同步,弘扬与发展并存——对长兴县虹星桥镇刘井村刘井舞狮的调研与思考[J];青春岁月;2011年16期
10 胡玲梅;;江华瑶族长鼓舞的传承与保护[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瑜;褚艳;边丽娜;;非物质文化遗产——谈谈我们河北民歌[A];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2 杨晓玫;张倩;李志民;;守护城市的古老印记——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安鼓乐的保护研究初探[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张助群;;辽西太平鼓[A];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之七——中国近现代史及史料研究[C];2007年
4 崔平;;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构建特色文化之乡[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5 周兴燕;;关于“布依族八音坐唱”的再度调查浅识[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6 罗斌;;野草与鲜花的芳香——关于回族舞蹈保存与发展的思索[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7 谢嘉幸;;全球化浪潮冲击下的中国大陆学校民族音乐传承[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8 李晓燕;;保护和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指挥表演“八卦鼓”舞[A];文化研究论坛[C];2011年
9 胡怿琼;;潞安大鼓生存现状之思考[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10 蔡晓绚;;地方文献与广州地区民俗音乐文化[A];拓展与深化——全国民办高校图书馆与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周华 通讯员 翟成新 李雅芹;王学岭:手持彩练当空舞[N];光明日报;2011年
2 记者 谌强;非遗传统音乐保护培训班在沪举办[N];光明日报;2008年
3 韩爱青 张博 齐琦;津门法鼓面临后继无人之虞[N];中国文化报;2008年
4 闫恩泽;热巴舞动新生活[N];西藏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赵娟;青春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旧曲新唱”[N];广西日报;2009年
6 董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岂能过度商业开发[N];今日信息报;2009年
7 周静;贵州侗族大歌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N];贵州日报;2009年
8 记者 焦雯;“非遗”传统音乐保护培训班在沪举办[N];中国文化报;2008年
9 记者 傅裕;朝鲜族农乐舞入选联合国《非遗代表作名录》[N];延边日报;2009年
10 记者 申东;我区非遗项目首次搬上舞台[N];宁夏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安学斌;巍山彝族打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2 曹贞华;西周至唐宫廷雅乐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3 明文军;从民间自然形态走向科学化传承之自觉[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4 赛吉拉胡;叙事民歌表演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5 罗丹阳;苗族古歌传承的田野民族志[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高仙玉;中国朝鲜族舞蹈与韩国民族舞蹈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王东雪;当代泉州南音传承社会运行机制研究(1980年至今)[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8 色音套格特;科尔沁民歌外来文化影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晓旭;从《丽水金沙》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向东;“晋州官伞”乐舞调查与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周旭光;从固安屈家营音乐会看中国传统音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D];河北大学;2009年
4 邓茹;汉中勉县社火[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方明;传播学视野下“花儿”的传承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6 司亚丹;大弦戏音乐初探[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7 林修婷;福州十番音乐的价值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8 徐晓琴;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湖南民间舞龙运动的流变及发展前景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9 张斌;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中国传统舞龙的继承与创新[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晓鹤;甘肃榆中七月官神仪式音乐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985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998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