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意理论视角下《红楼梦》会话翻译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0 00:38
本文关键词:释意理论视角下《红楼梦》会话翻译研究
【摘要】:释意理论是阐释口笔译活动的一个重要的理论。该理论认为翻译的对象是传达交际意义并非是语言,语言只是理解意义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口译学者们长期积累的实践和经验表明在口译表达之前,译者通过对原文的理解后在脑中记住了不是原文的单词或句子,而是脱离原语外壳的意义,然后再翻译成符合目的语的语言习惯的新文章或作品,因此在翻译程序理解和表达中,添加了脱离原语言这一概念。此外,释意理论还提出了诸如意义单位,意义对等等多个重要理论概念,为翻译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研究道路,成为国内外语言学者研究口笔译活动的常用理论。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堪称中国古典小说创作之冠,是一部反映中国社会文化的百科全书。自从《红楼梦》出版以来便引起了翻译学者的关注,掀起了翻译研究的热潮,并形成了流派即“红学”。《红楼梦》译本的不断出现让小说在国外得到了广泛的传播。目前完整的《红楼梦》译本有两个:一个是英国汉学家大卫·霍克斯和约翰·闵福德The Story of the Stone;另一个是我国著名翻译家杨宪益和戴乃迭The Dream of Red Mansion。翻译角度和目的不同让两个译本拥有了各自的优点和忠实的读者。 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作者发现释意理论很少被学者们拿来阐释笔译活动。原因可能是一方面释意理论是一个比较新的理论,该理论还未完全被世人接受;另一方面起源于法国的释意理论,大部分理论著作写的是法语,这又让一些学者无法领略到该理论的真谛。同时,基于口译活动提出的释意理论被很多学者误以为只能用来阐释口译方面的问题。在《红楼梦》译本诸多方面的研究中,作者发现没有关于会话翻译的研究。因此本文将摘选《红楼梦》杨译本中具有代表性的对话翻译为例,来阐释释意理论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 本文分五章。第一章是对全文的整体介绍。第二章回顾了释意理论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及《红楼梦》目前研究的理论成果。对之前各理论视角下《红楼梦》不同方面英译部分的分析和探讨,从而体现了本文选择释意理论作为《红楼梦》会话翻译指导理论的优势所在。第三章对释意理论整体的介绍。包括释意理论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该理论涉及到的理论特点和翻译标准。第四章重点对释意理论提出的三角模式进行具体阐释,即理解原文,脱离原语外壳和正确表达这三个阶段。同时采用《红楼梦》中的会话语句为例详细地阐述该理论三大特征的具体使用功能。第五章论述释意理论在实际运用中的优势和不足。最后一章是本文的结论部分。主要是提出本次研究的成果及局限性。同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几点建议。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相结合,得出两点试探性的结论:基于口译活动的释意理论是可以适用于笔译翻译的;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对话内容的翻译和释意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处。希望这些发现能为后来译者们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释意理论 脱离原语言外壳 会话翻译
【学位授予单位】:长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0-12
- 1.1 The Study's Objective and Significations10-11
- 1.2 The General Outline of the Thesis11-12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2-18
- 2.1 The Study of the Interpretive Theory12-14
- 2.1.1 The Studies Abroad12-13
- 2.1.2 The Studies at Home13-14
- 2.2 Previous Study on Hong Lou Meng's Translation14-17
- 2.2.1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uphemism Translation15
- 2.2.2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zzy Language Translation15-16
- 2.2.3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e Translation16
- 2.2.4 From Other Perspectives16-17
- 2.3 Summary17-18
- Chapter Thre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Interpretive Theory inTranslation18-23
- 3.1 Definition of the Interpretive Theory18
- 3.2 The Core of the Interpretive Theory18-21
- 3.2.1 Comprehension19
- 3.2.2 De-verbalization19-20
- 3.2.3 Re-expression20-21
- 3.3 The Interpretive Theory and Translation21
- 3.3.1 Possible Application Areas of the Interpretive Theory21
- 3.3.2 The Interpretive Theory is Applicable in Translation21
- 3.4 Summary21-23
- Chapter Four The Application of the Interpretive Theory inConversational Translation of A Dream of Red Mansions23-45
- 4.1 Comprehension23-34
- 4.1.1 Linguistic Knowledge23-28
- 4.1.2 Cognitive Complement28-32
- 4.1.3 Comprehension on Implication32-34
- 4.2 De-verbalization34-40
- 4.2.1 Sense Unit34-35
- 4.2.2 Sense Equivalence35-40
- 4.3 Re-expression40-44
- 4.3.1 Logical Analysis40
- 4.3.2 United Literary Genre40-41
- 4.3.3 Language Re-expression41-44
- 4.4 Summary44-45
- Chapter Fiv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Conversational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terpretive Theory45-48
- 5.1 Advantages45-46
- 5.1.1 The Right Translation Direction for Translators45
- 5.1.2 Free from the Original Language Constraint45-46
- 5.1.3 Use of Idiomatic Target Language46
- 5.2 Disadvantages and Improvement46-47
- 5.3 Summary47-48
- Chapter Six Conclusion48-50
- 6.1 Major Findings of This Study48
- 6.2 Limitations of This Study48-49
- 6.3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y49-50
- Works Cited50-54
- Acknowledgements54-55
- 个人简介55-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敏;颜文娥;;如何更好发挥释意派理论对口译的作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2 陈芷蔚;;翻译的释意派理论及其应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龚龙生;;释意理论对我国口译研究的影响[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4 陈振东,张珊珊;释意理论关照下的口译与口译教学[J];上海科技翻译;2003年01期
5 梁红艳;;从杨宪益《红楼梦》英译本看习语的等效翻译[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6 玛丽雅娜·勒代雷;意义的显性/隐性双态对翻译的影响(英文)[J];中国翻译;2005年03期
7 龚龙生;;从释意理论看口译研究[J];中国外语;2008年02期
8 杨丹;;浅谈对释意翻译的认识[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本文编号:10033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003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