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目的论视角下林语堂《浮生六记》的翻译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6 15:16
本文关键词:翻译目的论视角下林语堂《浮生六记》的翻译策略研究
【摘要】:《浮生六记》是清朝人沈复写的一篇非常优秀的小说。作者以生动的语言描述了与妻子尽情享受文学艺术的可乐生活。其隽秀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恬淡自如的生活态度吸引了很多名士的向往。林语堂先生曾经说自己“素好《浮生六记》,发愿译成英文”。林语堂先生深谙东西文化、精通中英语言,“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则是他文学道路的生动写照。英译本《浮生六记》一直被称为是林语堂先生最见功力的译作,因此很多学者对于此书的研究一直不断,主要从文化差异、文化杂合、功能对等或后殖民理论等角度对其进行分析与解读,但是大多数研究比较零散,包括一些文化负载词的研究,变译现象的分析和其他英译本的对比分析等。然而系统的从翻译目的论角度研究此作品的还比较少见,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拾此译本,在翻译目的理论框架下全面分析《浮生六记》的翻译特点及其原因。林语堂先生在《浮生六记》的英译本中采用灵活的翻译策略,大量使用增译、删节甚至改写等翻译技巧,力求以最大的力度向西方读者传递中国文化。虽然在传统理论中这样的做法违背了忠实原则,但是该译作却在当时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这是传统翻译理论所无法解释的,而弗米尔的目的论却为解释这一现象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翻译目的论主张所有翻译实践所要依照的最基本的就是“目的法则”,也就是说译文的目的掌控着翻译策略的选取。由于译文预期达到的目的或功能不同,,这也决定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采用的翻译方法也不同,因此译文是否充分实现了翻译目的才是评判译文优劣的标准。翻译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纯语言的转换活动,它更是不同社会文化之间的交流。本文首先对目的论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再以此为基础,运用目的论所采用的描述分析法,对林语堂自身的文化倾向对其翻译文本选择的影响,翻译《浮生六记》时的目的,以及他在该目的指引下如何处理中国文化的传达,如何处理语内连接,语际连接等方面进行了描述性的分析。其中对林语堂在文本选择上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做了适当分析,林语堂自身得天独厚的素养与此书的契合,对于实现翻译目的大有帮助。最后得出结论,林语堂的英译《浮生六记》实现了它预期中的要传递中国文化的目的,而且该翻译是充分的。同时本论文的分析也表明翻译目的论是可以解释实践中出现的一部分现象,能够指引今后的翻译工作走向新的方向。
【关键词】:《浮生六记》 目的论 译者主体性 翻译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Chapter 1 Introduction9-15
- 1.1 Objective of the Research9
- 1.2 The Research Methodology9-10
- 1.3 Literature Review10-13
- 1.4 The Structure of the Thesis13-15
- Chapter 2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Skopos Theory15-22
- 2.1 Historical Overview of Skopos Theory15-18
- 2.2 Basic Concepts of Skopos Theory18-22
- 2.2.1 Definition of Skopos18
- 2.2.2 Three Principles of Skopos Theory18-20
- 2.2.3 Contributions of Skopos Theory20-22
- Chapter 3 Introduction to the Source Text and the Translator22-26
- 3.1 Fu Sheng Liu Ji by Shen Fu22-23
- 3.2 Lin Yutang and the English Version Six Chapters of a Floating Life23-26
- Chapter 4 Analysis of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Lin’s Selection26-30
- 4.1 Lin’s Personality and Attitude Towards Life26-28
- 4.2 Lin Yutang’s Cultural Inclination28
- 4.3 Lin Yutang’s Literature Inclination28-30
- Chapter 5 Lin’s English Version Viewed From Skopos Theory30-42
- 5.1 The Skopos Rule Reflected in Translation30-36
- 5.1.1 Amplification30-32
- 5.1.2 Deletion32-33
- 5.1.3 Edition33-34
- 5.1.4 Narration34-35
- 5.1.5 Adaptation35-36
- 5.2 The Coherence Rule Reflected in Translation36-39
- 5.3 The Fidelity Rule Reflected in Translation39-40
- 5.4 Loyalty Principle40-42
- Chapter 6 Conclusion42-44
- Bibliography44-46
- Publications during M.A. Study46-47
- Author Profile47-48
- Acknowledgements48-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嫦;从《浮生六记》两译本看归化和异化[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04期
2 李玉良;;林译《浮生六记》的得与失[J];山东外语教学;2005年06期
本文编号:10433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043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