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媒介与艺术
发布时间:2017-10-16 20:28
本文关键词:冷媒介与艺术
更多相关文章: 思维局限 电子媒介 对立统一关系 媒介化 经验事实 媒介时代 媒介社会 现代性批判 媒介文化 存在者
【摘要】:从马克思到海德格尔,技术与艺术的对立统一关系已成为社会存在本体论课题。麦克卢汉的冷—热媒介论提供了这一课题在信息时代的分析框架。热媒介体现的技术分割与抽象,成为电子计算机及其人工智能感性整体追求的基础性限定。非单一界定而保持着信息丰富情境的冷媒介日常行为成为广义的生活艺术,并显示出信息时代艺术的社会职能:平衡热媒介的认知陈述,警戒其传播方式对受众个性创造性的压抑,而保持回溯信息创造源头的主体地位。艺术成为受众积极参与的动员方式以及克服单一角度思维局限而保持整体想象与创新的培养方式。以艺术为自觉尺度的冷媒介最深刻的意义是现代技术已陌生的对万物自在自主性的"守护"。冷媒介在与热媒介均衡关系中,展示了既揭示又守护世界的新型生产与生活样态。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思维局限;电子媒介;对立统一关系;媒介化;经验事实;媒介时代;媒介社会;现代性批判;媒介文化;存在者;
【分类号】:G206;J05
【正文快照】: 一、媒介与艺术关系是信息社会的深层课题近代以来的社会突出了技术的社会存在本体地位。技术时代最深刻的现象之一,是艺术与技术在本体层面的对立统一关系。当代社会本质上是以计算机及其互联网为技术基础的信息社会。艺术与代表信息社会技术的媒介,体现着当代社会两种深刻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尤西林;形象思维论及其20世纪争论[J];文学评论;1995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杜书瀛,张婷婷;形象思维是不是“思维”?[J];社会科学战线;2000年03期
2 高建平;现代文艺学几个关键词的翻译和接受[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尤西林;;“美学热”与后文革意识形态重建——中国当代思想史的一页[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尤西林;;中国文学理论元理论百年嬗变[J];文学评论;2013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窦可阳;接受美学与象思维:接受美学的“中国化”[D];吉林大学;2009年
2 包妍;意识形态下的美学突围[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贝;文艺反映论的拓展与深化[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本报记者 程伟光;培养青少年“第二智慧”[N];光明日报;2001年
2 谢付亮;民企提升效率 需迈四道坎[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3 闫荣军;疑为低血糖 原是急心梗[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本文编号:10447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044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