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晚清时期日文小说汉译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5 05:23

  本文关键词:晚清时期日文小说汉译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晚清 翻译小说 日文小说


【摘要】:20世纪以前,我国的翻译历史上,出现过三次翻译高潮。分别为东汉至宋代的佛经翻译、明末清初由传教士主导的西学翻译和鸦片战争以来至“五四”时期的西方思想和文学翻译。晚清时期作为外来文化进入我国的高潮时期之一,从科技到人文,给我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和巨大的冲击。在这一时间段内,由于政治和社会多方面的原因,我国旅日人数增多,很多有识之士充分认识到日本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通过日本,将很多西方的科技技术、教育知识传入中国国内。尤其是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梁启超等社会改良派开始学习日本政治制度、介绍日本文化,甚至有意识地效仿日本明治维新的举措,努力寻求治国良策。随着效日之风潮渐盛,日文书籍的翻译应运而生,大批被翻译的日文书籍流入我国,早期翻译的日文书籍虽以科技、教育、法律制度等内容为主,但伴随着戊戌变法的失败,以开启民智为目的的政治小说开始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紧随其后发展的科学小说、侦探小说、教育小说,军事小说等等在小说界掀起了小说翻译的高潮。日文小说的翻译为我国晚清时期和未来“五四”时期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不但把“小说”与“社会改良”联系在一起,,提出“小说界革命”,把小说的学术地位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成为了“小说界革命”的先导,更为重要的是为后续时期新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据现有资料考证,从1895年到1911年就有百部日文小说被翻译成中文,传入我国。历来学者的研究领域都放在了泰西之学的引进和翻译,而对于日本小说的专门汉译研究相对尚少,因此,本文将日本小说的汉译研究作为研究的方向,整理这一时期的汉译日文小说目录,深入分析比对中日版本间的差异。 本文的第一章将介绍晚清时期日文小说掀起汉译高潮的原因以及晚晴时期日文作品翻译作家群体,结合具体作家和作品做出分析和总结。第二章从小说的译介类型和译介方法出发,通过详细的中文和日文小说作品的文本对比,分析晚清这一时期日文小说的翻译特点,介绍这一时期所翻译的重要的日本作家作品。第三章主要分析阐述晚清汉译日文小说对我国文学,尤其是小说文体带来的历史影响和社会作用。
【关键词】:晚清 翻译小说 日文小说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36;I046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8
  • 目录8-9
  • 绪论9-12
  • 第一章 晚清日文小说的汉译12-21
  • 第一节 日文小说汉译的缘起12-13
  • 第二节 日文小说汉译的热潮13-17
  • 第三节 日文小说翻译群体的形成17-21
  • 第二章 日文小说的译介述略21-47
  • 第一节 日文小说的译介类型21-28
  • 第二节 日文小说的译介方式28-42
  • 第三节 日文小说的译介文化接受42-47
  • 第三章 汉译日文小说与中国小说的近代转型47-54
  • 第一节 汉译日文小说与“小说界革命”的倡导47-48
  • 第二节 汉译日文小说与中国小说的文体变革48-51
  • 第三节 汉译日文小说对中国小说创作生态的影响51-54
  • 结语54-55
  • 致谢55-56
  • 参考文献56-59
  • 附录:晚清时期汉译日文小说目录59-6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夏晓虹;梁启超与日本明治小说[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5期

2 范苓;;晚清“科学小说翻译热”与日本的影响——以梁启超和鲁迅的中译本为例[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范苓;;明治“科学小说热”与晚清翻译——《海底旅行》中日译本分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陈大康;;“小说界革命”的预前准备[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5 梁爱民;;晚清小说观念的多重定位[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梁爱民;;中国近代小说观念的文化视角[J];宁夏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7 冯建文,王小平;近代中国文学观念变革与中国近代小说翻译高潮[J];社科纵横;2004年04期

8 宋师亮;;论晚清政治小说作家[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陈大康;;翻译小说在近代中国的普及[J];文艺理论研究;2012年03期



本文编号:10922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0922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4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