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伽达默尔美学视野下的技术

发布时间:2017-11-04 10:26

  本文关键词:伽达默尔美学视野下的技术


  更多相关文章: 存在 艺术真理 科学方法 技术 现代技术


【摘要】:伽达默尔美学旨在抵制科学方法的泛化。伽达默尔认为科学忽略了存在而将存在者视为世界的本质,他批评了顺从科学方法的主体论美学将艺术同生活世界割裂而导致艺术真理丧失合理性的做法,他独创的审美无区分思想让艺术回到了现实生活世界,并将艺术作品的意义与伦理、宗教、风俗等内容紧密结合起来。自我表现是游戏的存在方式,而游戏则是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所以艺术作品是一种人的自我表现,是存在的扩展;艺术真理来源于人对生活世界具体情境整体的理解,是一种基于有限性和特殊性的真理,它在反复的理解中无限逼近完整。techne是艺术和技术的共同源头,它作为一种揭示存在的方式是对前科学式真理aletheia的追求,而伽达默尔的艺术真理正是aletheia。技术与艺术作为揭示存在的方式拥有相同的内核,它们的区别在于产出上的不同,技术的产出与技能和生产活动有关,而艺术的产出则是情感和理想。技术与基于科学方法的现代技术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就技术的本性而言,它与艺术一样也是人对生活世界具体情境整体的理解,同样处在一种无限逼近完整的动态过程之中,它自身包也含着善目的,技术行为和技术物作为人自我表现的媒介扩展了存在;而现代技术作为科学的手段则是一种基于科学方法的已经异化了的技术,它脱离了生活世界,剥夺人的自我意识和选择权,人成了它的奴隶,社会成了一个大机器,个体人作为零件丧失了独立意义。所以现代技术要去除异化,就应该逃离出科学方法,重新区分存在与存在者,将存在视为本质,并回到善目的之内,放弃对绝对真理的追求而重返有限性。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N02;J0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国华;;身世决定学识?[J];大科技(百科新说);2009年09期

2 陈艳波;;“游戏”的本性——关于伽达默尔“游戏”说的两点解析[J];科技资讯;2009年15期

3 孙晟南;冯晓旭;;译者在文学翻译中的主体地位——从伽达默尔的阐释学理论分析[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29期

4 李会军;;何种应用?何种合理性?——浅析伽达默尔的应用理论[J];科技信息;2011年16期

5 张家平;董胜利;孙凌;;基于现代技术条件下《测量学》课程改革的新探索[J];测绘工程;2007年03期

6 杨泽树;;“效果历史”——理解之维的哥白尼革命[J];浙江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7 张实华;周冬梅;;优化物理实验教学[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S1期

8 康芳芳;;试论古籍庋藏与保护[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年20期

9 石发文;;重读伽达默尔《科学时代的理性》[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韩沛;;现代技术和环境[J];科学之友;2002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尚武;;伽达默尔和哈贝马斯的诠释学普遍性探析[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2 张能为;;伽达默尔与形而上学问题[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3 杨燕;;伽达默尔“游戏说”的人文价值[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淑花;;伽达默尔的诠释学与古典著作解读的批判[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5 叶远厚;;电影的仪式价值与和谐社会[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6 王俊;;超越诠释学与意识形态之争的哲学尝试——利科对诠释学与意识形态之争的批判研究[A];法国哲学的现代与未来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7 何华;;解读伽达默尔解释学中的语言转向[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8 何卫平;;伽达默尔为何批评接受美学?[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9 梅岩;陈卫东;杨先蓉;;全球化影响下的地域文化与本土建筑[A];中国建筑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孙娥;丁安伟;;中药饮片质量评价方法及技术平台的建立[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六届中药炮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匡复;听伽达默尔演讲[N];中华读书报;2002年

2 章乐天 (书评人);一位纯粹哲学家的纯粹生涯[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3 洪汉鼎;百岁西哲寄望东方[N];中华读书报;2001年

4 李勃;为这位高个子老人鼓掌[N];学习时报;2002年

5 本版编辑 美国Richard E.Palmer 周兮吟 译 台湾玄奘大学中文系教授、通识教育中心主任 林安梧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 郁振华;伽达默尔:跨文化理解和对话是至关重要的[N];社会科学报;2007年

6 章国锋;伽达默尔:现代阐释学之父[N];北京日报;2002年

7 张汝伦(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多是洋书[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8 王岳川;思想家的前沿对话[N];中华读书报;2002年

9 创贵;现代技术为养猪带来机遇[N];福建科技报;2006年

10 记者 黄征;现代技术为大成殿“全息留影”[N];长江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震;理解的真理及其限度[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胡传顺;伽达默尔伦理学的释义学意义探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关英菊;从“独白”到“对话”[D];吉林大学;2008年

4 张颖慧;伽达默尔审美教化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5 黄伟;返回艺术的生存之源[D];四川大学;2006年

6 冯茁;论教育场域中的对话[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周险峰;教育文本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凯;孟子的诠释思想[D];山东大学;2008年

9 孙丽君;哲学诠释学视野中的艺术经验[D];山东大学;2005年

10 梅景辉;生存与理解[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明杰;伽达默尔美学视野下的技术[D];广西大学;2013年

2 李力;美学中的伽达默尔对话理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于彦超;伽达默尔解释学解释有效性批判[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4 杨帆;翻译研究中的哲学诠释[D];广西大学;2007年

5 常春雨;伽达默尔解释学的实践哲学转向[D];山西大学;2007年

6 韩慧彬;走在理解途中[D];厦门大学;2007年

7 马秀春;哲学诠释学视域下教育观的重新审视[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杜春峰;伽达默尔的法律解释学思想[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张莉;伽达默尔美学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10 李齐;伽达默尔解释学真理观[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1390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1390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7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