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图形背景理论视野下陶诗英译文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24 01:29

  本文关键词:图形背景理论视野下陶诗英译文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认知语言学 图形背景理论 陶渊明诗歌 英译文


【摘要】: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富特色的大诗人,他的诗歌受到中国读者和世界各国读者的重视和欢迎。陶渊明的诗歌在国内外已有多种英译本问世,各有独到之处,对于把陶渊明的诗歌介绍给西方读者都起了积极的作用。因为陶渊明诗文的英译本较多,,所以对其英译本进行对比的研究也很多。然而大多数仅从美学或翻译学角度分析了陶渊明诗文不同英译本的翻译策略及方法,却很少有学者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特别是从图形与背景视角来探究陶渊明诗文的英译本。 认知语言学是基于人们对世界的经验和对世界进行感知和概念化的方法来研究语言的学科(UngererSchmid,2001:36).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认为翻译是一种以现实体验为背景的认知主体将一种语言映射转述成另一种语言的认知活动(王寅,2005:15)。图形背景理论是以突显原则为基础的认知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图形是指某一认知或感知中突出的部分,即注意的焦点;背景则为突出图形而起衬托作用的部分(赵艳芳,2001:151)。首先将图形背景理论应用于语言研究的是Talmy,他认为图形背景分离原则是语言组织信息的一个基本认知原则。认知语法的代表人物Langacker采用射体和界标这一组术语来代替图形和背景,并广泛使用这一概念来分析语言现象。 本文主要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运用图形背景理论对三类陶诗的不同英译本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得出:在翻译陶诗的过程中,译者要从语义到文本在目的语中再现源语的信息,就应该首先明确原诗文中包含的图形与背景及其关系,再在目的语中确定恰当的句子结构和表达式。否则,原诗句子的意义就可能在目的语中发生变化,译作对读者产生的效果就无法等同于原作对读者产生的效果。利用图形背景理论来指导翻译,可以使译者更好的理解原诗并且使用恰当的目的语准确地传递原诗信息,展现原诗意境,从而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学作品。 本文也分析了不同英译本出现不同图形背景关系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译者对现实体验的背景不同,另一方面是由于译者的创造性。 本文尝试从一个新的理论视角,即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形与背景理论来对陶诗不同英译本进行对比研究。用图形背景来指导翻译可以使译作更忠实原诗,能促进人们对原诗的理解,对于翻译实践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315.9;I0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克定;;英语there-结构的认知解释[J];外语学刊;2007年02期

2 任淑坤,赵林;同怀汉诗情结 异彩陶诗翻译——《归园田居》四个英译本的比较[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张克定;;英语存现构造的认知解释——英语存现结构的认知与功能研究(之二)[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4 文旭,刘先清;英语倒装句的图形-背景论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06期

5 徐伟儒;音形义在别样美——评汪榕培《英译陶诗》[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年08期

6 陈道明;隐喻与翻译——认知语言学对翻译理论研究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09期

7 李弘,王寅;语义理论与翻译研究——认知语言学对翻译的解释力[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年10期

8 汪榕培;诗中画·画中情·情中意——《归园田居》(其三)英译鉴赏[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年06期

9 梁丽;陈蕊;;图形/背景理论在唐诗中的现实化及其对意境的作用[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本文编号:12205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2205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5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