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从风格标记理论看《子夜》语言风格的传译

发布时间:2018-01-06 19:38

  本文关键词:从风格标记理论看《子夜》语言风格的传译 出处:《湘潭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子夜》 风格标记 语言风格 风格传译


【摘要】:茅盾的著名小说《子夜》的语言不仅有浓厚的时代气息,而且有显著的个性化特征,清新朴素。拟声词的运用,使得语言富有节奏美感;独到而传神的叙述语言,活现了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比喻等修辞的运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该小说通过描写史实和愿景,将非虚构性的话语与虚构性话语相融合,彰显其现实主义的主题特色,体现了该小说语言风格的独特性和多样性。我们知道,文本的语言风格与文本意义密切相关,语言风格的传译是文学翻译成功的要素之一。 刘宓庆教授提出的风格标记理论,通过对文学作品语言的风格标记分析与识别,探讨文学作品英译本对原作语言风格的传译技巧和方式,并评价译本在风格传译方面的得与失。相对于单纯的语言学观点,风格标记理论从微观和宏观方面分析语言风格,能有助于客观地认识小说语言的风格并可用以指导翻译实践。 根据风格标记理论,本文在对《子夜》语言风格及其风格标记分析、认知的基础上,以许孟雄英译本为研究对象,从中考察其对原作语言的风格传译,发现该译本在诸方面基本上体现了原作的语言风格:选择与原文本相对应的拟声词,通过改变词性,或使用补充性的短语保留了拟声效果;模仿原文本的口语体风格;对感叹短句的重构,既保存了原有句法特征,又传达其言外之意;依照原文本的风格转换了叙事视角;对体现象征手法的通俗易懂语言风格的模仿,恰当再现原作的语言风格;原作者运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表现了民族资本家的软弱性和革命性,译文基本上继承了这种风格。并且译文也体现了作者细腻的气质。译文中有些语言虽然保留了原文本的概念意义,但也存在不足之处,例如暗喻在译文中的淡化。总而言之,其译文在保证传达原作意义的基础上对其语言风格的传译比较准确到位。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对不同层面的风格标记成分加以分析与识别,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技巧,以期在译文中尽可能传达原文本的语言风格特征。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实例分析验证风格标记理论对文学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为小说语言风格的传译探索一定的可循规律和可鉴经验,本研究成果对今后的文学作品翻译,特别是小说翻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启示作用。
[Abstract]:Mao Dun's famous novel "Midnight" language not only has a strong flavor of the times, and personalized features, was fresh and simple. The use of onomatopoeia, make the language full of rhythm beauty; unique and vivid narrative language shows distinctivecharacters.; the use of metaphor rhetoric, the author vividly demonstrated. The thoughts and feelings of the novel. Through the description of historical facts and vision will be non fiction discourse and fictitious discourse integration, reveals the realistic theme, reflects the unique language of the novel style and diversity. As we know, the language style and the meaning of the text of the tex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language style of translation literary translation is one of the elements of success.
The stylistic markers theory proposed by Professor Liu Miqing,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identification of stylistic markers of the language in literary works, to explore the translation of literary works on the original language style of translation skills and methods, and to evaluate the translation of style translation in the aspects of the gain and loss. Compared with the pure linguistic theory, stylistic markers theory from micro and macro aspects analysis of language style, can contribute to the objective understanding of fiction language style and can be used to guide the translation practice.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stylistic marker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language style and style > < midnight marker, the cognitive basis, with Xu Mengxiongying's versio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rom the original style of language translation, the translation reflects the original language style in various aspects basically: selection and the corresponding onomatopoeia, by changing the part of speech, or the use of complementary phrase retains the onomatopoeic effect; the imitation of the original writing style; the exclamatory sentences reconstruction, which can not only preserve the original syntactic features, and convey the implic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original text style conversion of the narrative perspective; to reflect the symbolism in plain language style imitation, proper reproduction of the original language style; the original author uses realism performance of the national capitalists and weakness of the revolutionary, basically inherited the wind And the lattice. Embodies the delicate temperament. In some languages while retaining the conceptual meaning of the original text, but there are also shortcomings, such as desalination of metaphor in translation in the translation. In a word, based on ensuring the meaning to convey the original language style of translation is more accurate in place.
The translator in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coping style marker at different levels of analysis and recognition, flexible application of various translation techniques, in translation as possible to convey the style of language features of the original tex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verify the guidance through the example analysis of stylistic markers theory on literary translation practice, as the language style of the novel. To follow certain rules and explore the translation of refer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for future literary translation, especially the translation of novels have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and enlightenment.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315.9;I0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泽乾;;塞林作品风格翻译漫谈[J];法国研究;1988年02期

2 纪永祥;;毛泽东政论文的语言风格[J];青海师专学报;1993年01期

3 张应德;自然清新 典雅俊秀——谈《漱玉词》的语言风格[J];阅读与写作;1998年11期

4 张智中;冲淡典雅,轻灵洒脱——许渊冲先生中国古典诗词英译的语言风格例说[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牛正寰;;风马小说的语言风格与魅力[J];红豆;2006年05期

6 于年湖;;论杜诗语言的幽默风格[J];绥化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7 王际兵;;《黄金时代》的“黑色幽默”语言论析[J];名作欣赏;2009年12期

8 刘承云;;论王小波小说语言的狂欢化风格[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郑远景;;浅谈中外大师们的油画综合材料与语言风格[J];电影评介;2010年02期

10 艾珂;;奇幻农场[J];飞(奇幻世界);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芯莹;李雯雯;王燕;王璐;阚明刚;;汉语的计量特征在语言风格对比及作家判定中的应用——以韩寒《三重门》与郭敬明《梦里花落知多少》为例[A];第五届全国青年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徐炳昌;;关于作家语言风格研究方法的思索[A];跨世纪的中国修辞学[C];1999年

3 焦振廉;;《备急千金要方》语言风格刍议[A];第十二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黎运汉;;四十年来语言风格定义研究述评[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5 唐艳芳;;试论文学翻译中的风格传译——兼评The stroy of an Hour两种中译本[A];华东地区第6届(泉州)翻译研讨会文集[C];2001年

6 杜晶晶;;教育教材语言研究的再探讨——根据厦门大学苏新春教授“教材语言专题讨论”博士生课程的课堂讨论整理[A];首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鲁敏;;试析毛泽东的语言风格[A];毛泽东与20世纪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下)[C];2006年

8 夏贵清;;融会贯通、形神兼备的翻译——杨岂深译本《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研究[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5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9 丁金国;;汉语风格研究的新进展——读黎运汉教授的《汉语风格学》[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10 傅惠钧;;论教师口语风格的形成[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陕西电视台 惠小军;创新,让民生新闻常办常新[N];陕西日报;2007年

2 陆梓;黄梅戏语言风格继承漫谈[N];安徽经济报;2002年

3 宋世明邋王建文;从物权法起草看立法语言风格走向[N];江苏法制报;2007年

4 周元邋龙亭颖;多看几篇好文章 借鉴语言和思路[N];海南日报;2007年

5 宋晓兰;年鉴出版:打破老套路 探寻新风格[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6 本报评论员 马蔚;不过度忧虑,也不消极对待[N];工人日报;2005年

7 余少雄;赏析两位伟人的语言风格[N];黄冈日报;2010年

8 吴铮;佩林用的是“中产阶级母亲式”语言风格[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9 林纯洁;从含混到坦诚美联储主席语言风格转180°[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10 季献忠;钻出圈套 融进圈子[N];中华读书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惠惠;古代白话小说句式运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李丹;元白诗派元前接受史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3 朴哲浩;影视作品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4 陈天助;《蚀》的文学语言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5 余泽超;英汉叙述语篇中句内下指现象的认知功能阐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6 张新颖;边缘上的变奏[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余健明;海明威风格汉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8 李本星;部分K空间采样MR快速重建与相位解缠绕[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9 牟章;英汉标记现象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10 黎昌抱;王佐良翻译风格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莉;从风格标记理论看《子夜》语言风格的传译[D];湘潭大学;2013年

2 唐定芬;手机短信的语言特点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7年

3 席妍;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语言风格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沈小波;西方翻译家和中国翻译家之比拼:用计算语言学的方法比较《红楼梦》的两个译本[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5 刘祖凯;敲击的符号 狂欢的语码网络小说语言初论[D];苏州大学;2006年

6 朱丹;《老子》的语言风格探析[D];湘潭大学;2008年

7 高见;从《名公书判清明集》看宋代判词的特点和精神指向[D];吉林大学;2007年

8 吴世娟;沈从文湘西作品的语言特色及其成因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张韬;张爱玲译《老人与海》的特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吴鑓;《孟子》语言艺术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892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3892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c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