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林译小说”及其‘误译’的描述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21 00:29

  本文关键词: 描述性翻译研究 林译小说 误译 多元系统 规范 操控 出处:《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 林纾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翻译家,同时也是中国翻译史上最为独特的一位翻译家。他不懂任何一门外语,却通过笔录他人口述的方式翻译了11个国家98位作家180多种作品。他的译作被后人综称为“林译小说”,其中一部分在他所处的时代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并获得了许多现代著名作家的赞誉。然而,“林译小说”尽管风行一时并广为阅读,在以原文为中心的翻译观盛行的时期,受到了不少的指责和批评。以原文为中心的传统翻译观认为原文是衡量译作的绝对标准,强调译作对原文的忠实对等。而“林译小说”因其删节,增添或改写之处众多被指为“误译随处可见”,“不忠实于原作”。 描述性翻译研究学派认为翻译是多元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译者在规范约束下对原文的操控或改写。每一次操控或改写都是译者所做的决定,每一个先在的决定都影响随后的决定,因而翻译是一个译者不断做决定的过程。翻译不是唯一的,不存在‘理想的’或‘真实的’翻译”。因此,描述性翻译研究学派认为翻译研究的目的不是判断翻译的对错,确定翻译是否符合我们理想中的翻译,而是在接受译者的翻译为翻译的基础上,分析为什么译者会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哪些因素的影响导致了译者做出这样的决定。 本文采用描述性翻译研究学派中佐哈尔的系统观,图里,切斯特曼和赫尔曼斯的规范观以及利弗尔的操控观为理论依据,主要通过对“林译小说”及其“误译”进行观察,凭借译论者和批评者的阐述,以及林纾本人的评论来探索和分析“林译小说”和“误译”现象以及其产生的原因,从而得出“林译小说”中大多数的“误译”并非误译而是林纾对原文的有意操控或改写的结论。为全面公正评价林纾提供佐证,同时也为客观评价其他译者及其译作提供一个范例。
[Abstract]:Lin Shu is an outstanding translator in modern Chinese history and the most unique translator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translation. He does not understand any foreign language. However, he translated more than 180 works of 98 writers in 11 countries by means of dictation. His translations were called "translated novels" by later generations. Some of them have had a great influence in his time and won the acclaim of many famous modern writers. However, the translated novels of Lin is popular and widely read.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prevailing text-centered translation view, it has been criticized and criticized. The traditional text-centered translation view holds that the original text is the absolute standard of translation. It is emphasized that the translated works are faithful to the original text. However, Lin's novels are often referred to as "false translation everywhere" and "unfaithful to the original work" because of their abridged, added or rewritten features.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think that translation is a subsystem of multiple systems and is the manipulation or rewriting of the source text by the translator under the constraints of norms. Each manipulation or rewriting is a decision made by the translator. Every prior decision influences subsequent decisions, so translation is a process in which the translator makes decisions. Translation is not the only one, and there is no "ideal" or "true" translation. The school of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holds that the purpose of translation studies is not to judge the right and wrong of translation and to determine whether or not translation conforms to our ideal translation, but on the basis of accepting the translator's translation as translation. Analyze why the translator makes such a decision, and what factors influence the translator to make such a decision. This thesis is based on the system view of Zohar, Chesterman and Hermans's normative view, and Livre's view of manipulation in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Mainly through the "Lin translation novel" and its "wrong translation" observation, relying on the translation theorists and critics of the exposition. As well as Lin Shu's comments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phenomenon of "translated novels" and "false translation" and the causes of their emergence. Therefore, it is concluded that most of the "mistranslation" in the novel is not a mistranslation, but a deliberate manipulation or rewriting of the original text by Lin Shu, which provides evidence for an overall and fair evaluation of Lin Shu. It also provides an example for the objective evaluation of other translators and their translations.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I206.5;I0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虹;;翻译伦理对林译小说中有意误译的阐释力——以《黑奴吁天录》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2 杨晓红;;中国传统小说的诗学传统与林译小说的归化策略[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6期

3 梁琨;;林纾的翻译和近代文学思潮[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潘红;谭学纯;;林译《迦茵小传》:意识形态规约下的修辞重构[J];语言文字应用;2011年03期

5 郝岚;;从《长生术》到《三千年艳尸记》——H.R.哈葛德小说She的中译及其最初的冷遇[J];外国文学研究;2011年04期

6 郭小华;;从多元系统论角度看林译作品中归化与异化现象[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年07期

7 王杨;;林纾古文论的“承”与“变”[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李在辉;;早期受控之鲁迅的翻译选择[J];外语学刊;2011年03期

9 肖萌;孙作顶;;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视角解读林纾译本《黑奴吁天录》[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以“林译小说”为中心论林纾在文学转型过程中的两难抉择[A];山东近代文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以“林译小说”为中心论林纾在文学转型过程中的两难抉择[A];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翻译文学与中国文学近代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庄明水;;林纾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评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高国平;;向世界打开窗户——郭沫若与外国文学[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5 周志光;;林译《黑奴吁天录》中的民族文化意识分析[A];2010年贵州省外语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晓飞;重新发现“文化哥伦布”[N];中华读书报;2006年

2 张治;最早“转贩”西方中古文学的林译小说[N];东方早报;2011年

3 杨玲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林译的认同错位与文化调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吴俊;“小说”的悬置与文学的“后退”[N];文汇报;2003年

5 滕威;《堂吉诃德》这样来到中国[N];中华读书报;2005年

6 张剑;辉煌而艰辛的使命[N];光明日报;2002年

7 殷国明;在翻译的大洋里探索 追寻和创造美[N];光明日报;2001年

8 佚名;从文学图书市场的低迷说起[N];市场报;2001年

9 张 乐;翻译宝典[N];中华读书报;2002年

10 凌云岚;《小说月报》最初的十一个春秋[N];中华读书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玲;林译小说及其影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潘智丹;淡妆浓抹总相宜:明清传奇的英译[D];苏州大学;2009年

3 郭杨;林译小说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4 栾英;《牡丹亭》英译的描述性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张胜璋;林纾古文论综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朱云生;清末民初翻译文学与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发生[D];山东大学;2006年

7 张建青;晚清儿童文学翻译与中国儿童文学之诞生[D];复旦大学;2008年

8 刘宏照;林纾小说翻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巧玲;鲁迅:一个人的爱与憎[D];山东大学;2012年

10 杨丽华;林纾翻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美莲;“林译小说”及其‘误译’的描述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2 张敬兰;从多元系统理论角度看林纾翻译[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3 任彩和;《红楼梦》中被字句英译的描述性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4 李纾淇;试论林译小说与中国近现代文化心态的转变[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谢华杰;从解构主义视角看林译《黑奴吁天录》[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黄志斌;论林纾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贡献[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7 黄菁华;林译小说的前世今生[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洁;翻译规范视角下的《简·爱》翻译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9 张君;从翻译规范看汉语旅游语篇的英译[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10 林玩凤;重评林纾和林译小说的文化价值[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498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4498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c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