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论生态与叙事的融合

发布时间:2018-02-16 17:18

  本文关键词: 生态批评 叙事学 生态叙事 出处:《东岳论丛》2012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从生态批评与叙事批评的发展来看,这两个文学研究流派都属于发展不完善的理论领域,生态批评具有的包容性特点决定其与其他学科及研究方法的兼容并蓄,而叙事学研究也一直处于动态发展过程中,生态研究的不断发展激活了叙事学的发展潜力,而叙事学研究范围的扩大则进一步验证了生态批评各阶段的发展成果,两者的结合为文学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criticism and narrative criticism, the two literary schools belong to the theory field of imperfect development. The inclusive characteristics of ecological criticism determine its inclusion with other disciplines and research methods.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research has activated the development potential of narratology, and the expansion of narratology research scope has further verified the development results of each stage of ecological criticism.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provides a broader space for literary research.
【作者单位】: 山东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I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申丹;美国叙事理论研究的小规模复兴[J];外国文学评论;2000年04期

2 刘玉;美国生态文学及生态批评述评[J];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01期

3 唐伟胜;;阐释还是诗学,借鉴还是超越——再论后经典叙事学与经典叙事学的共存关系[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安;;略谈中印传统文化之差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江守义;;叙事批评的发生与发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3 江红;;汉德视角下的中西文化概念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0期

4 董根明;;人文教育中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的培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李方明;;清代司法实践中的情理初探[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王达三;唯天为大:孔子天命观论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7 毕艳红;刘平;;中日文化差异的社会根源探究——以儒家“忠孝观”视角[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付文涛;;解析视觉识别系统中的设计文化符码三层论[J];包装工程;2008年06期

9 王建民;;从“农民”到“农民工”的自我观念变迁[J];长白学刊;2010年02期

10 程彦武;;浅析梁漱溟的中国文化现代化模式[J];长白学刊;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谢爱磊;;关系资源与优势地位的传递——一个解释农村居民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动力机制[A];“公平、质量、效率:农村教育政策的抉择”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邱开金;;刘基与刘基文化考论[A];刘基与刘基文化研究[C];2006年

3 李咏吟;;现代中国革命与文学形象的价值[A];百年中国文学与“中国形象”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莹;医疗园林的起源与发展[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2 潘新丽;中国传统医德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李凤亮;诗·思·史:冲突与融合——米兰·昆德拉小说诗学引论[D];暨南大学;2001年

4 娄权;财务报告舞弊四因子假说及其实证检验[D];厦门大学;2004年

5 王志捷;贺麟文化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6 杨立新;刑事诉讼平衡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7 赵本涛;中西文化对中国政治制度的影响[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8 刘俊浩;农村社区农田水利建设组织动员机制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9 胡锐军;理想的诉求与没落[D];吉林大学;2005年

10 殷勤;“三农”问题的国家治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乔宇;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都市社区治理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杨勐;硕士研究生核心竞争力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许凌峻;生态批评视域下的海明威小说创作[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金玲;《大地》三部曲的跨文化解读[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孙方静;论人民调解制度的发展与完善[D];苏州大学;2010年

6 朱静萍;论老舍和赵树理小说创作中的二元对立思维[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张旭;从生态批评视角解读《麦田里的守望者》[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吴迎军;论法治理念产生的社会历史文化条件[D];南昌大学;2010年

9 刘海丰;儒家行政伦理思想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现代借鉴[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乔亲才;初中生的自我参照效应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申丹;试论当代西方文论的排他性和互补性[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王丽亚;分歧与对话——后结构主义批评下的叙事学研究[J];外国文学评论;1999年04期

3 申丹;美国叙事理论研究的小规模复兴[J];外国文学评论;2000年04期

4 程锡麟;试论布思的《小说修辞学》[J];外国文学评论;1997年04期

5 韦清琦;生态批评:完成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最后合围[J];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蓓;生态批评研究考评[J];文艺理论研究;2004年02期

2 埃里克·托德·史密斯 ,王茜;抛弃主体性——反思生态批评的动机[J];中文自学指导;2004年01期

3 胡志红;生态批评与跨学科研究——比较文学视域中的西方生态批评[J];当代文坛;2005年02期

4 吕娟霞;;生态批评的主要特征[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韦清琦;方兴未艾的绿色文学研究——生态批评[J];外国文学;2002年03期

6 王诺;生态批评:发展与渊源[J];文艺研究;2002年03期

7 王宁;文学的环境伦理学:生态批评的意义[J];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01期

8 陈茂林;环境危机时代文学研究的绿化——论生态批评[J];当代文坛;2003年04期

9 韦清琦;生态批评:完成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最后合围[J];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04期

10 肖锦龙;语言的陷阱——试论西方的符号叙事学理论及思想范式[J];文艺理论研究;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牛晓梅;;从“艺术的生态意义”到生态批评的本土之根[A];中外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张建国;;生态批评中的伦理因素[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吴文薇;;启蒙与催化——论新时期对西方叙事学的引进[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泽文;生态批评:颠覆“文学是人学”[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2 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厦门大学“生态文学”研究团队负责人 王诺;生态批评的界定与任务[N];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

3 施秋香;生态批评研究凸显“中国特色”[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4 王诺 程相占 王晓华;生态批评的跨学科思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王宁;生态批评与生态文明建设[N];中国文化报;2010年

6 张华;生态批评不是纯粹的文学批评[N];中国文化报;2010年

7 肖惠荣;叙事学研究有了新平台[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8 刘蓓;生态批评:滥觞于文学之思[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9 张皓 宋雄华;生态批评的多种声音[N];文艺报;2003年

10 鲁枢元;生态批评的视野与尺度[N];中国艺术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刘文良;生态批评的范畴与方法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2 胡志红;西方生态批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3 刘蓓;生态批评的话语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王诺;欧美生态批评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5 宋丽丽;文学生态学建构——生态批评的思考[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6 张守海;文学的自然之根[D];苏州大学;2009年

7 谢龙新;文学叙事与言语行为[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秦春;中国文学教育历史轨迹及价值反思[D];苏州大学;2009年

9 何志钧;文艺消费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曦怡;笛福与图尼埃笔下鲁滨逊形象的生态学解读[D];湘潭大学;2009年

2 何立强;生态批评视域下的文学与自然[D];湖南科技大学;2007年

3 王燕红;叙事学视野下的情节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4 樊文娟;文化诗学和生态批评的文化视角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吴琪;叙事学视野下的小说情节[D];四川大学;2003年

6 赵薇;生态批评的重审与理论新开拓[D];中南大学;2005年

7 蒋文;生态危机中的文化反思[D];四川大学;2007年

8 李帆;弗洛伊德的“症状阅读”与叙事学理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莉;开启回归自然之窗[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李大艳;灭绝还是共存—《白鲸》和《怀念狼》生态文化主题分析[D];西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160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5160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b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