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学术比较视野下的中国艺术史研究
本文关键词: 中国艺术史 西方 中外学术 出处:《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中国传统一直存在他律性外向艺术观和自主性内向艺术观。自清末民初西方的艺术观传入中国后,前者仍然延续,后者则被断裂。西方的中国艺术史研究不断推陈出新,得益于艺术史学科的转向以及其他学科的启发,包括中国博物馆和考古文物等出土资料的开放等因素。但是,引入西方的研究方法,需要遵守中国艺术史研究的本土"家法"和学规,以艺术和审美为中心,借助风格、空间、色彩等艺术分析手段,考察艺术风格形成背后的宗教、社会、礼仪、政治等因素,小心谨慎地进行跨学科研究。由此,既保持中国艺术史学成为一门开放的学科,又使其在与其他人文学科交叉研究中保持自身边界。
[Abstract]:Since the introduction of western art concepts into China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the former has continued, while the latter has been broken. Western studies of Chinese art history have been innovating. Thanks to the turn in the discipline of art history and the inspiration of other disciplines, including the opening up of unearthed materials such as Chinese museums and archaeological relics. However, the introduction of Western research methods, It is necessary to abide by the local "home laws" and academic rules of the study of Chinese art history, take art and aesthetics as the center, and investigate the religious, social, ceremonial, political and other factors behind the formation of artistic styles by means of artistic analysis such as style, space, color, etc. Therefore, it not only keeps Chinese art history as an open subject, but also keeps its own boundary in the cross-study with other humanities subjects.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人文社科重大引导项目(SKYD20120014) 教育部项目人文社科基金项目(09YJC760014) 江苏省社科重点项目(09YSA001)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2012ZDIXM027)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J120.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缪哲;;艺术史中的文献与“家法”[J];读书;2006年05期
2 巫鸿;黄专;;政治学还是艺术史?[J];读书;2008年07期
3 方闻,李维琨;为什么中国绘画是历史[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葛兆光;;思想史家眼中之艺术史——读2000年以来出版的若干艺术史著作和译著有感[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5 莫家良;真伪·风格·画史——方闻与中国艺术史研究[J];文艺研究;2004年04期
6 徐子方;;艺术定义与艺术史新论——兼对前人成说的清理和回应[J];文艺研究;2008年07期
7 朱青生;;艺术史在中国——论中国的艺术观念[J];文艺研究;2011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梅;赵本均;;尴尬中求发展——论当代工笔画的形式语言[J];书画世界;2012年01期
2 廉宝蕊;浅谈静物油画的人文色彩[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2期
3 廉宝蕊;;谈风景油画教学中的色彩训练方法[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2期
4 白巍;;从西方几种艺术史研究方法看中国绘画史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5 陈晓华,何人可;产品设计的时尚化趋势[J];包装工程;2002年03期
6 吴卫,肖盛;中国的工业设计需要寻根——探讨研究中国古代艺术设计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J];包装工程;2004年01期
7 单伟;;如何优化油画创作课堂[J];成才之路;2010年20期
8 吴应骑,叶潜;论元代“李郭画派”的时代风格与个人风格[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徐兰兰;;知识分类学说与美术史课程教学[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7期
10 万学汇;;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石窟艺术的时代特性[J];中国藏学;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鲁明军;;知识共同体:当代艺术学谱系的取向[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包茜;;无形的和声——谈当代艺术理解与阐释中历史意识的现时性[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3 赵炎;;解构的“新历史主义”绘画——对中国当代艺术现象及批评历史意识的一种反思[A];2010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进波;中国山水画装饰性探微[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尹霄;乔治·鲁奥的叙事艺术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3 李杰荣;元四家诗画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邵金峰;中国画论中的生态审美智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杨祥民;扇子的故事:传统造物的礼仪性与审美性蠡测[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叶康宁;竞尚清雅:明代嘉万时期的书画消费[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吕作用;傅雷与视觉艺术[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8 周飞强;博物馆的悖论[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9 徐丽娜;米切尔的形象理论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10 张平;雷德侯的中国艺术世界[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国;试论倪瓒“聊以自娱”的绘画美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迪;制衡与错位[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肖业伟;清代官修书画典籍的文献学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4 廉婕;明式家具与洛可可式家具艺术风格的比较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5 曹娉懿;壶型设计创新的市场化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6 林娜;陈子奋艺术道路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烨琳;元代米家山水绘画的传承与流变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洪涛;风格语境下看乔托的艺术成就[D];河南大学;2011年
9 刘华;中西传统绘画透视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曹玎玎;再现与阐释[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刘道广;;艺术学:莫后退——论艺术学研究的学科构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何怀硕;;西方霸权下中国艺术的慎思[J];美术观察;2005年11期
3 金维诺;曹家样与杨子华风格[J];美术研究;1984年01期
4 方闻;;论《溪岸图》真伪问题[J];文物;2000年11期
5 葛兆光;思想史研究视野中的图像[J];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鲁虹;;历史即解释——关于“中国艺术的现代转型”学术研讨会及《20世纪中国艺术史》的写作[J];画刊;2007年04期
2 晓厚;;《契丹艺术史》出版[J];民族文学研究;2008年04期
3 刘淳;;以问题为中心的《20世纪中国艺术史》[J];博览群书;2007年06期
4 秦留;吴育琛;;曾佑和 脑子里有部中国艺术史[J];东方养生;2011年01期
5 郑岩;;锄头掘出的艺术史——读《美源——中国古代艺术之旅》[J];美术研究;2008年02期
6 朱英荣;论龟兹石窟艺术在中国艺术史上的作用[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1993年02期
7 余丁;;中国艺术,中国标准[J];当代中国画;2007年11期
8 ;近期艺术新闻集锦[J];画刊;2009年04期
9 胡健;;斐西瓦乐·大维德与1935年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J];文物世界;2009年06期
10 冯晓;;论中国传统艺术的有机诗画意识[J];东南学术;199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陈耀堂;;中国传统图形如何再生?——也从西方取经,并再理解“后现代主义”[A];“岁寒三友——诗意的设计”——两岸三地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王建平;王丽;;浅谈汉画传拓技法及装裱[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蓝庆伟;模式?方法?[N];美术报;2007年
2 章辉;把握中国艺术史的灵魂[N];人民日报;2004年
3 顾铮;艺术为何[N];美术报;2005年
4 新闻中心记者 周襄楠;清华园掀起中国艺术史热潮[N];新清华;2004年
5 李心峰邋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副所长;打造艺术史的传世经典[N];中国文化报;2007年
6 小奕;西方风格VS东方剧本[N];中华建筑报;2001年
7 本报记者 陈香;中国艺术史研究有了奠基之作[N];中华读书报;2007年
8 善之;西方人眼里的艺术中国[N];中华读书报;2007年
9 记者檀梅;文约 图精 益智 悦神[N];浙江日报;2003年
10 张云宽;八艺节群英齐受奖[N];湖北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段汉武;民国时期中国绘画史叙述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2 慕羽;改革开放后中国(内地)舞蹈创作与政治文化之关系,1979~2006[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3 殷双喜;永恒的象征[D];中央美术学院;2002年
4 吉春阳;秦宣夫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曾三凯;潘天寿山水画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6 原晓爽;表演者权利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建春;“情境分析”与中国美术史撰述[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杨肖;写意的现实投射[D];复旦大学;2009年
3 张园;传统语言的当代转译与重生[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4 周仪;中国古代儿童舞蹈的功能类型初探[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5 申丽花;民国时期中国美术史研究评述[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6 冯祺;泰州学派对明末清初绘画思想的影响[D];湖南大学;2005年
7 姜春雷;对三种董其昌研究方法的浅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任伟;潘玉良绘画艺术创作价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朱建弟;邓以蛰绘画美学思想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10 薛菁;思想解放与艺术运动[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本文编号:15163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516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