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形式还原与媒介自觉——关于“新媒介批评”的构想

发布时间:2018-02-16 23:18

  本文关键词: 新批评派 媒介批评 现代媒介 西方文学批评 文学性 形式与内容 小说 文学研究 文学文本 新媒介 出处:《南方文坛》2012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一、重访新批评作为一个重要的形式主义批评流派,新批评20世纪20年代肇始于英国;30年代形成于美国;40—50年代在西方文学批评界如日中天;60—70年代日趋消亡。在当代中国,"新批评"理论则是在80年代隆重提出并悄然消亡的。然而近些年,文学理论界对新批评似乎又表现出
[Abstract]:First, to re-visit the new criticism as an important school of formalistic criticism. New criticism began in Britain in the early 1930s and began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1940s and 1950s. In contemporary China, the theory of "new criticism" was grandly put forward and quietly put forward in 80s. Died out. But in recent years, The literary theorists seem to show new criticism again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资助,项目批准号:10JZD0010
【分类号】:I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金惠敏;图像增殖与文学的当前危机[J];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05期

2 黄发有;模糊审美:90年代小说的叙事风格[J];文艺评论;1999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冻梅;;《金苹果》之神话-原型解读[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2 周小仪;从形式回到历史——关于文学研究方法论的探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3 董学文,金永兵;文学理论科学性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4 周立;试析服装的象征性[J];包装工程;2002年06期

5 鄂霞;李艳;;何去何从——也谈文学艺术终结论[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刘凤;论新历史主义的历史真实观[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10期

7 马友平;本雅明的“灵韵”(aura)理论与现代艺术思想[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8 谭旭东;;今天我们如何做批评[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涂苏琴;网络文学的兴起与传播[J];当代传播;2005年01期

10 丛坤赤 ,张慧;大众文化语境下的90年代小说[J];当代文坛;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童庆炳;;文学独特审美场域与文学人口——与文学终结论者对话[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丁仕原;;阅读文学与国民素质——关于当代文学现状的探讨[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丁仕原;;阅读文学与国民素质——关于当代文学现状的探讨[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农磊;;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5 欧阳友权;;全球化时代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现代性[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6 谢杨;;马哈福兹小说语言的诗性特点[A];当代阿拉伯问题研究——“当代阿拉伯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欧阳友权;;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学:问题与契机[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永红;诗筑的远离[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孙笑侠;程序的法理[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余颖;城市结构化理论及其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4 田春;审美知觉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5 陈海静;审美自由论[D];复旦大学;2003年

6 段吉方;意识形态与政治批评[D];浙江大学;2004年

7 陈吉猛;文学的存在方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8 申载春;小说:在影视时代[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严志军;莱昂内尔·特里林的文化批评[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付琼;徐渭散文的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金罗;人类命运的探索者[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尹洪兰;太极拳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李文记;论竞技体操的美学特征[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向威;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信息传播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5 崔家远;酒的迷狂与梦的憧憬[D];青岛大学;2003年

6 夏燕;论电影艺术接受的审美规律[D];贵州师范大学;2003年

7 周芳;解读网络原创文学的艺术性[D];重庆师范大学;2003年

8 李广平;世纪末的唯美主义狂[D];湘潭大学;2003年

9 李忠敏;形式批评与圣经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10 李晖;建筑实体形式层次初探[D];浙江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磊;;“文化批评与公共领域的建构”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J];探索与争鸣;2011年06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陈慧;从苏珊·桑塔格的“释义”说开去[N];中华读书报;2004年

2 付小悦;文艺批评:在困惑探索中拓路[N];光明日报;2007年

3 贺立华;燕卜荪诗学与新批评研究[N];中华读书报;2002年

4 崔卫平;美学乃伦理之母[N];北京日报;2003年

5 熊元义;第二届媒介文化与网络文学高层论坛举行[N];文艺报;2008年

6 范玉刚;文学批评失落了什么[N];学习时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王研;文学批评应具有探索意识和争鸣意味[N];辽宁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臧运峰;新批评反讽及其现代神话[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肖翠云;行走在文本与文化之间[D];苏州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玲;钱钟书与英美新批评[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张彩云;“新批评”的历史性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3 刘思男;新批评派美学批评方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4 邵榕榕;新历史主义与新批评:承继与协商[D];兰州大学;2010年

5 刘世文;瑞恰慈文学批评交流与价值理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姜超;作为独特美感形态的“张力美感”[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金慧敏;“严肃的游戏”[D];郑州大学;2006年

8 生琳;两种文学本质观之争及其局限[D];吉林大学;2007年

9 宋华伟;瑞恰兹的《实用批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刘涛;作为文学的批评[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166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5166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3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