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学科的话语实践:美学、政治学和伦理学的当代关联”——朗西埃和《文艺理论研究》座谈研讨会述评
本文选题:文艺理论研究 切入点:政治学 出处:《文艺理论研究》2013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2013年5月20日,法国当代著名思想家朗西埃(Jacques Rancière)参加了《文艺理论研究》编辑部举办的座谈研讨会,刊物主编谭帆、方克强教授,副主编朱国华教授出席了会议。会议主题围绕"非学科的话语实践:美学、政治学和伦理学的当代关联"展开,并就文学与政治,尤其是中国当下文学的政治潜能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朗西埃先生在会上同时接受了《文艺理论研究》的编委聘任请求。
[Abstract]:In May 20th 2013, Jacques Ranci 猫 re, a famous contemporary French thinker, participated in a seminar organized by the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the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the study of Literary Theory. Tan Fan, editor-in-chief of the journal, Professor Fang Keqiang, Professor Zhu Guohua, deputy editor-in-chief, attended the conference. The theme of the conference was "Non-disciplinary discourse practice: the Contemporary relationship between Aesthetics, Politics and Ethics," and on literature and politics, In particular, the political potential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was discussed in depth. At the meeting, Mr. Longsier accepted the request for appointment to the editorial board of the study of Literary and Art Theory.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南京师范大学;山西运城学院;
【分类号】:I0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学文;;在实践中铸就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论的风格[J];学习与探索;2008年01期
2 王元骧;关于文艺理论研究的方法问题[J];文艺理论与批评;1993年03期
3 蓝蔚;深化理论研究 提高评论品格 促进创作繁荣[J];文艺研究;1997年05期
4 于永顺;孙海龙;;生态美学视阈下的文艺理论研究[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柳鸣九;;辞别伯乐而未归——回忆并思考蔡仪[J];新文学史料;2008年03期
6 董学文;;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未来前景[J];学习与探索;2009年02期
7 陈刚;邵莉媛;;文艺理论的扩容致用与普及[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3期
8 杨丁友;;文艺理论研究领域的新拓展——评张利群教授的《文艺制度论》[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9 蔡欢江;;论王元骧文艺理论研究中的辩证思维[J];作家;2011年06期
10 万忱;;理论要创新,方法要改革——全国高校文艺理论研究会在桂林召开四届年会[J];社会科学战线;198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聂珍钊;;序言:文学伦理学批评[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胡经之;;超越古典[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3 王忠祥;;学术的盛宴——祝贺“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召开[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邹建军;;编选后记[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胡鹏林;;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式中的审美话语方式[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6 陆贵山;;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反思与展望[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7 陈雪虎;;人文之维及其当代面对:文论美学30年回望[A];改革开放30年中国文学与文学批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周伟平;;从文学本质的争论看文学理论30年[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9 戴冠青;;世纪之交:电子文化的美学冲击与文学的美学地位[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10 阎国忠;张艺声;;文艺与政治——一个应重新审视的话题[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松林;作为方法论的文学伦理学批评[N];文艺报;2006年
2 崔卫平;美学乃伦理之母[N];北京日报;2003年
3 金华;文艺理论研究的新突破[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
4 白谦慎;开卷有益[N];南方周末;2007年
5 韩晓玲 刘中兴;华师学者研讨文学伦理[N];湖北日报;2005年
6 上海社会科学院思想文化研究中心 马驰;对30年来文艺理论研究现状的一些思考[N];人民政协报;2008年
7 成东方;运动的美学[N];人民政协报;2002年
8 厦门卫视总监 邹振东;艺人也要学政治学[N];南方周末;2011年
9 陈晓明;反伦理学的文学人性论[N];北京日报;2003年
10 赵奎英;美学关注人的现实生存[N];文艺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t;译者风格形成的立体多元辩证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孙斌;守护夜空的星座[D];复旦大学;2003年
3 郝永华;作为表征的文学[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4 施立峻;审美批判与理性重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董岭;艺术功能论[D];暨南大学;2001年
6 温恕;文学生产论:从布莱希特到伊格尔顿[D];四川大学;2003年
7 蔡同军;普罗米修斯的火种[D];苏州大学;2003年
8 肖伟胜;现代性困境中的极端体验[D];南京大学;2003年
9 薛雯;人生美学的创构[D];苏州大学;2003年
10 何林军;意义与超越——西方象征理论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亚旭;批评伦理[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陶国山;现象学与罗曼·英伽登美学[D];苏州大学;2005年
3 杨龙;英语散文翻译中的风格再现与审美[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4 赵禹冰;王国维对美学文本的阅读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喜力;从《拉奥孔》看文学与造型艺术的关系[D];吉林大学;2009年
6 夏进军;数字化设计艺术审美探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7 尚景建;谱系学方法与身体关怀[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赵文;“和”:艺术通向现实的可能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朴雨龙;亚里士多德艺术理论探析[D];延边大学;2007年
10 朱海;亚里士多德喜剧理论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113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611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