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艺术国人形象的类型化表现与误读
本文选题:中国当代艺术 切入点:类型化 出处:《艺术评论》2013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了解中国当代艺术的人会发现,尽管西方现当代各种艺术流派和样式在中国当下不乏模仿者,但在中国艺术生态中占据主流的还是写实主义艺术。不论是传统的架上绘画,还是雕塑、陶艺,甚至影像以及观念艺术,写实风格及写实技巧的作品无疑更受到观者和市场的青睐。而在写实风格的作品中,又以人物画
[Abstract]:Those who know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will find that, although there are no shortage of imitators in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Western art schools and styles, the mainstream of Chinese art ecology is still realistic art. Whether it is traditional frame painting, Or sculpture, ceramic art, even images and conceptual art, realistic style and realistic techniques of works are undoubtedly more favored by the viewer and the market. But in the realistic style of works, and figure painting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文学院艺术设计系;
【分类号】:J120.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艳;;圈外人看中国当代艺术家与其生活方式[J];画刊;2008年01期
2 ;品鉴非凡艺术盛宴——“2009马爹利非凡艺术人物”在京隆重揭晓[J];流行色;2009年08期
3 李小山;;前言[J];画刊;2007年08期
4 尹丽;;艺术与环境——朱青生访谈[J];荣宝斋;2011年04期
5 吕澎 ,高Q_ ,高强;九十年代中国当代艺术问题[J];天涯;2000年01期
6 蓝庆伟;王娅蕾;;艺术·救赎——从赈灾义拍看当代艺术的回归[J];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陈宝宏;;中国当代艺术的机遇与末路[J];中国新闻周刊;2006年40期
8 ;中国当代艺术:众生喧哗20余年[J];艺术与投资;2006年03期
9 润生;;令人触目惊心的伪艺术[J];中华魂;2008年12期
10 ;要么豪车,要么自行车——中国当代艺术家的生存状况[J];世界发明;2007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凡;;长不大的青春期 试论中国当代艺术中的“玩”及其危险性[A];2010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0年
2 封振国;;美丽的形式——谈新锐艺术及其存在的当代艺术精神状态[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马健;;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经济学观照:回顾与展望[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4 彭肜;;论中国当代艺术的文化认同与身份策略[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裴临风;;边缘地带——有感于贵州当代艺术的现状、处境及其它[A];2006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解玉斌;;观念艺术的哲学基础[A];2010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0年
7 殷曼i_;;从艺术体制看艺术家的创造性[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夏昭炎;;艺术和艺术家的“头脑”[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三次年会论文集[C];1983年
9 付晓东;;当艺术遭遇经济——兼记“光·音/光阴”大山子艺术节[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田亚洲;杨维民;;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对当代流行艺术的反思[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琳;方力钧:投资、投机分子的加入恰好证明了中国当代艺术的成功[N];上海证券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赵霞;当代艺术收藏:大冷大热的背后[N];中华工商时报;2008年
3 李峰;中国当代艺术成为拍卖业最快增长点[N];中国文化报;2006年
4 郭娟;Jérome Sans:中国和中国以外的世界[N];经济观察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明慧;当代艺术离大众有多远[N];中国改革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周舒;古独奇:中国当代艺术的旁观者[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7 万春;“共同渡过·中国当代艺术界赈灾义拍”举行[N];人民政协报;2008年
8 邱家和;两大巨头共同发力中国当代艺术[N];上海证券报;2006年
9 陈念;中国当代艺术步入多事之秋[N];中国商报;2006年
10 苏娅;中国当代艺术“变形记”[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笑男;作为观念的影像[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2 张皓;艺术地理——中国当代艺术现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隋少杰;文化传播与艺术的机制性生成[D];四川大学;2007年
4 李必桂;艺术作为存在的根本发生[D];武汉大学;2004年
5 金敬姬;艺术—无意识的象征产物[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6 张激;国家艺术支持[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7 齐鹏;女性主义如何干预艺术史[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8 郭峰;当代中国艺术市场及其互联网经营模式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9 翟晶;边缘世界[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10 郭景华;观看之道:作为精神史的艺术史[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大棠;中国当代艺术进程中的“观众”与“西方”[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2 周璇;大众化:中国当代艺术审美价值取向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张鸿渊;东施效颦[D];西安美术学院;2009年
4 王大治;扣响可能之门——中国当代艺术文化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卢征远;当代艺术坐标系统与自我剖析[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6 聂琦峰;论中国当代艺术中的中国因素[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7 亢亮;中国当代艺术中的盲目性[D];景德镇陶瓷学院;2007年
8 谭玉涛;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当代艺术[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9 杨诚;试论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与困境[D];南京大学;2013年
10 王祺;“都市化”进程中的中国当代艺术[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6180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618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