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傅雷文学翻译的精神与艺术追求——以《都尔的本堂神甫》翻译手稿为例

发布时间:2018-03-16 12:00

  本文选题:傅雷 切入点:翻译追求 出处:《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以傅雷的巴尔扎克《都尔的本堂神甫》翻译手稿为材料,通过对初译稿、修改稿和誊正稿呈现出的作品翻译动态过程的考察和探讨,揭示傅雷文学翻译的精神境界。在具体的翻译与修改过程中,傅雷表现出严肃求"真"、一改再改、永无止境的执着态度。最后揭示,傅雷能成为一代翻译巨匠,就在于他把自己的精神追求和艺术追求紧密结合在翻译实践中。
[Abstract]:Based on Fu Lei's translated manuscripts of Balzac and Dur, this paper examines and discusses the dynamic process of translation of works presented in the original, revised and transcribed manuscripts. During the concrete translation and revision process, Fu Lei showed a serious attitude of seeking "truth", changing it again and again, and never ending up. Finally, it was revealed that Fu Lei could become a great translator of a generation. It is because he combines his spiritual pursuit with artistic pursuit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
【分类号】:H059;I04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永生;描写与交际——我国现代翻译理论研究的两大主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2 李志英;异化、归化的理据与层面[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3 马亚娜;;翻译中归化与异化在句法上的体现[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王安原;吉哲民;;对译者角色——“隐身”的分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5 周茹薪;论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文化渗透[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陈宏斌;;文化翻译的策略——《儒林外史》英译本个案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7 张德让;;清代的翻译会通思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朱军;;论茅盾翻译的政治维度[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9 毛春华;;文本功能对翻译策略的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10 刘孝银;;鲁迅翻译理论探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姚珑;;网格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以林语堂编译《虬髯客传》为例[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杨士焯;;论译者的写作能力培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3 李明栋;;从一首古诗的翻译看功能翻译理论[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4 高永欣;;翻译理论与译者的角色[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5 林莉莉;;英汉翻译写作观[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黄玮;;文化生态平衡与适度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冯学琪;;译者情感对文学翻译的影响[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张美平;;京师同文馆与晚清翻译事业[A];第十四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9 ;回译中的问题——以《喜福会》程乃珊译本为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姜筠;;从接受美学角度论读者在文学翻译中的地位——以《尤利西斯》译本为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云才;文本意义的诠释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王艳红;美国黑人英语汉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薄振杰;中国高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肖曼琼;翻译家卞之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晓雪;论翻译中的说服因素:理论溯源与实例分析[D];复旦大学;2010年

10 武春野;“北京官话”与书面语的近代转变[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巧蕊;唐诗英译翻译批评现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平;论重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韩雨苇;东坡词英译赏析—审美移情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朱姗姗;形神兼备[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刘菲菲;论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的审美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孙瑞;朱生豪翻译风格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李曼;林语堂翻译思想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陆子晋;论文学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黄艳萍;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与实践在中国语境下的新发展[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张琦;从顺应论浅析专有名词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俊;;傅雷与丹纳《艺术哲学》[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9年05期

2 范权威;;论傅雷的翻译观[J];文学界(专辑版);2010年09期

3 谢忠明;李寄;;论傅雷的后期翻译[J];江汉论坛;2009年11期

4 周羽;中国近现代翻译理念、翻译策略的演进初探[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5 李景端;;文学翻译史的一座里程碑——怀念傅雷[J];中国翻译;2008年04期

6 郑庆珠;;文学翻译中“形似”“神似”说的解构与重释[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高方;;傅雷诞辰百年纪念暨“傅雷与翻译”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当代外国文学;2008年03期

8 柳鸣九;;傅雷翻译业绩的启示[J];粤海风;2007年04期

9 马宾;;东晋顾恺之与现代傅雷之跨时空对话——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与文学翻译“形神观”之对比研究[J];考试周刊;2008年43期

10 张媛媛;;傅雷翻译观中的译者主体性阐释[J];译林;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文菁;;试论傅雷的翻译观[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曹娴;;释意理论视角下《高老头》的两个译本对比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钱林森;傅雷翻译文学经典与中国现代作家[N];中华读书报;2009年

2 李景端;文学翻译史的一座里程碑[N];中华读书报;2008年

3 金梅;文艺家的立命修身之道[N];文艺报;2007年

4 记者潘启雯 通讯员魏延刚;首届“傅雷翻译出版奖”在京揭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5 金莹;翻译岂能“批量生产”?[N];文学报;2007年

6 朱艳萍;艺术中的人文再现[N];中华读书报;2011年

7 陈歆耕;文学批评因何而伟大?[N];文汇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刘雪明;“翻译不是跨栏,绝非越快越好”[N];乌鲁木齐晚报;2010年

9 刘舒曼;《恋人絮语》中的东方文化翻译指瑕[N];中华读书报;2008年

10 樊敏;“神似”与少数民族文学古籍翻译[N];贵州民族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胡震;傅雷艺术批评思想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李淼;傅雷的《高老头》翻译风格评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2 王茜;古典审美理想的守望者[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淼;从《高老头》看傅雷的翻译风格[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4 罗立斌;论傅雷艺术修养对其翻译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5 哈比芭;从《高老头》与《贝姨》看傅雷的翻译[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周莉;傅雷神似观的再解读[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7 翟清永;论张谷若的翻译[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栗丽进;从傅雷的高老头译本看释意理论的应用[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9 曾然;许渊冲《高老头》译本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198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6198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a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