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视域中的20世纪上半叶西方文学文本理论
本文选题:现代性 切入点:文本理论 出处:《天津社会科学》2012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现代性是一种追求科学的潮流,文学的现代性追求主要表现为对文本自身的关注,它直接影响了20世纪上半叶文本理论的兴起与发展。与追求科学的潮流相一致,这一时期文本理论关注自身诗性秩序的构建。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对诗意表达技巧的探讨、英美新批评对诗性语言的研究、法国捷克结构主义对结构层次的分析以及叙事模式的归纳,较为科学地探究了文本形式因素,对建立科学的文本诗学极具启发价值。
[Abstract]:Modernity is a trend in pursuit of science. The pursuit of modernity in literature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attention paid to the text itself, which directly influenced the ris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ext theory in the first half of 20th century,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trend of pursuing science. During this period, the text theory focu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its own poetic order. The Russian formalist literary theory explored the poetic expression skills, and the new criticism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United States studied the poetic language. The French Czech structuralism's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e level and the induction of the narrative mode have explored the text form factors scientifically and have great enlightening value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scientific text poetics.
【作者单位】: 鲁东大学文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文本诗学:当代文学文本理论研究”(项目号:10YJA751015)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伟;试论康德美学的“判断在先”原则[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陈军科;理性思维:文化自觉的本质特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3 李春青;;关于历史题材创作的评价标准与方法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4 李军学;论喜剧艺术的本质[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张文东;重申文学批评的意识形态性[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6期
6 王雪松;相明;;崇高与人类生存的价值——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看崇高的本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陈本益;新批评的文学本质论及其哲学基础[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8 杨柏岭;况周颐、王国维词学思想比较研究[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9 李双华;冯梦龙与话本小说的雅化[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10 张恩普;《文赋》文学创作心理学探讨[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李明;;操纵与翻译策略之选择——《红楼梦》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张伟;;文艺理论研究中知识论前提反思与生存本体论建构[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3 杨春时;;中西主体间性美学的互补:审美同情说与审美理解说[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张伟;;文艺理论研究中知识论前提的反思与生存本体论的建构[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邹元江;;情立世界[A];'2006中国·抚州汤显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平;康德与中国现代美学思想[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郭艳君;历史与人的生成[D];黑龙江大学;2002年
3 黄汉华;抽象与原型——音乐符号论[D];暨南大学;2003年
4 田春;审美知觉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5 陈迎年;感应与心物——牟宗三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6 杨庆峰;技术作为目的[D];复旦大学;2003年
7 于东晔;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D];苏州大学;2003年
8 郑玉明;试论黑格尔艺术认识范畴的实践性内涵[D];浙江大学;2004年
9 许龙;钱锺书诗学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10 朱巧云;跨文化视野中的叶嘉莹诗学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国庆;作家与写作[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2 张胜利;论文学的宇宙境界[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3 孙丽巍;“主体性”视野下的康德、克罗齐美学思想[D];黑龙江大学;2001年
4 王天保;伊格尔顿文学理论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刘长庚;寻求审美与生命的合奏[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周红阳;刑法和人性:西方思想的批判性阅读[D];湘潭大学;2001年
7 祝春华;主体的泯灭与个性的崩溃——关于“非个性化”理论的知识谱系的解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丁奇;纪念性景观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3年
9 方振军;美国当代园林事务所发展的初步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3年
10 李志华;杜夫海纳对审美对象和艺术作品类型的现象学描述[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长中;;是解构还是重构?——后结构主义文本理论评述[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2 艾燕萍;;现代性的追求与被“现代性”的尴尬——以小说和翻译文学为例[J];青春岁月;2011年08期
3 董希文;;文学文本研究三题[J];名作欣赏;2007年04期
4 梅启波;;文本概念的旅行及其核心要素的生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董希文;;文学文本理论与文学形式研究[J];江汉论坛;2006年03期
6 吕永进;;系统思维视角下的微型文学文本语言文字体验[J];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7 喻琴;;新时期以来“文本理论”研究现状及其反思[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8 周启超;;试论巴赫金的“文本理论”[J];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08期
9 吕俊;;文本理论与翻译批评(一)[J];宜春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10 黄光伟;;罗兰·巴特文本理论与巴赫金的“复调”理论之比较[J];文艺评论;2007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乔雨;近年“文学文本理论”研究一瞥[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2 吴立昌;文学的现代性与社会的现代性[N];中华读书报;2006年
3 鲁枢元;文学界为何漠视“生态”?[N];光明日报;2001年
4 蒋述卓 李自红;走向现代:中国文艺学[N];人民日报;2001年
5 俞兆平;从科学主义角度拓展中国现代文论研究视野[N];文艺报;2003年
6 毕日生;文艺心理学研究当代转型的尝试[N];中国教育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海燕;洛特曼的文化符号诗学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刘雄平;文学理论的现代性追求(1928-1936)[D];暨南大学;2006年
3 刘顺利;文本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素军;论罗兰·巴特的文本理论[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李春梅;费斯克“生产者式”文本理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3 高杨;德里达的文本理论及其理论意义[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黄艳兰;文化诗学视域下伊格尔顿文本观述评[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林清;论保罗·利科尔的文本理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李耀辉;罗兰·巴特后结构文本理论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7 周红兵;穿越之旅:作品—文本—互文[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8 姚成贺;文本中的作者与读者[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9 唐芙蓉;从作品到文本[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10 葛桐;互文性与文学理论建构[D];山东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200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620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