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反思与建设——董学文文艺思想与他的时代命题

发布时间:2018-03-17 19:06

  本文选题:董学文 切入点:文艺理论 出处:《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董学文为长期僵化的"左"的文论话语注入了新鲜的符合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新成分。他是最早也最积极地对"当代形态"文艺理论建构本身进行呼吁和理论探求的学者之一,并进行符合中国当代现实文艺与社会需要的新形态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艺理论建设。"文学理论学"学科是董先生关于文学理论的"元理论"性质的反思,呈现的是一种形而上的理论建构,但实际上,他始终将自己的思考不断地与文学理论的历史事实相呼应,在二者的互动中把握理论实质。
[Abstract]:Dong Xuewen infused new elements of Marxist literary thought into the long-time ossified discourse of "left" literary theory. He was the first and most active appeal and theory to the construction of literary theory of "contemporary form". One of the scholars, The subject of "Literary Theory" is a reflection of Dong's "meta-theory" on the nature of literary theory, and a new form of Marxist aesthetics and literary theory that meets the needs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and society. What is presented is a metaphysical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but in fact, he always echoes his own thinking with the historical facts of literary theory, and grasps the theoretical essence i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wo.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I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学文,金永兵;文学理论科学性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2 董学文;“文学理论学”构建刍议[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翟泰丰;观念与物质——评董学文的《文艺学当代形态论》[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4 董学文;论文学理论主体[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董学文;;“实践存在论”美学何以可能[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金永兵;邓韵娜;;新时期30年我国文学理论流派的萌芽与雏形[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董学文;;“实践存在论美学”的哲学基础问题[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董学文,盖生;文学原理的书写及学科未来构想[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9 王德颖;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和文艺学当代形态建设——兼评《走向当代形态的文艺学》[J];东岳论丛;1990年06期

10 董学文,盖生;文学理论发展的历史逻辑及对其悖论性审视[J];甘肃社会科学;2001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董学文 金风;[N];人民日报;2001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其海;;蒲松龄的德性品质初探[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2 温纯如;黑格尔关于量与数学的无限性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3 赵妙法;Metaethics(后伦理学)与Metaphysics(后物理学)——粗议中西哲学之异同及中国有无哲学的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4 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5 张亚骥;;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发生、发展及论争[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丁云亮;;中国当代文论的“文化转向”[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7 郭树杰;;马克思早年美学思想的发展轨迹——从《手稿》到《神圣家族》[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8 张传开;必然与自由范畴在近代西方哲学中的演进[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9 魏名国;试论真理的模糊性和精确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10 张盛彬;评逻辑研究中的极左干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晓锐;李敏勇;刘忠;张萌;;论宇宙认知观——道是宇宙恒在的本原[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2 张振东;孙振;;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学科交叉与方法论[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3 郑兢晶;彭福扬;;彭福扬要素重组法:一种新的创新方法[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4 张晓锐;李敏勇;刘忠;张萌;;论宇宙认知观——道是宇宙恒在的本原[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5 傅德本;;自然辩证法何以安身立命——读刘啸霆教授文章的几点认识[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专家专题论坛“在为国服务中发展自然辩证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曹桂红;;低碳创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博弈论[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7 俞吾金;;论思维与存在的异质性——马克思哲学思想演化中的一个关节点[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董丽云;;悠游之丛林——海德格尔与艾柯阐释观比较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肖莉;;汪曾祺小说的文体特征[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10 孙正聿;;怎样理解马克思的哲学革命[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吴旅燕;论我国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吴波;共同犯罪停止形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8 张洁;上海市郊公办学校学生来源的多样性对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赵淑辉;当代中国交往理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珊珊;马克思实践本体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崔莹;旅游学学科性质的哲学反思[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霞;青少年网络生态文明教育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黎益君;企业理念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6 阳功庆;论特雷·伊格尔顿的文化批评观[D];湘潭大学;2010年

7 黄华;灾难新闻“英雄”原型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陈薪;论彭漪涟教授对辩证逻辑理论的新探索[D];湘潭大学;2010年

9 谷小科;长株潭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系统论思考[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吴佩琦;马克思需要理论的发展及其现实意义[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心铭;实践的唯物主义和实践的唯心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实用主义哲学的比较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2 董学文,金永兵;文学理论科学性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3 黄g,

本文编号:16260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6260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3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