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互文性视角下的诗歌意象翻译

发布时间:2018-03-22 06:19

  本文选题:互文性 切入点:意象 出处:《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 意象作为传递经验最直接的手段,在文学,尤其是诗歌中的运用十分常见。意象不仅具有其文化语境中的隐含意,可以传递文外互文性,同时也可以作为文内互文性的载体。这在《红楼梦》的《金陵十二钗判词》和《红楼梦十二曲》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不同的意象翻译策略会给互文性带来不同的变化。译者在意象翻译方法上的差异,会导致互文性强弱以及种类的变更,并对译本的可读性造成强烈的影响。 本文从互文性的视角,通过对《红楼梦》的霍金斯译本和杨宪益、戴乃迭译本中《金陵十二钗判词》和《红楼梦十二曲》翻译的比较,对诗歌意象的翻译进行探讨。本文主要分析了两个译本中存在的翻译策略差异和互文性差异,以及不同意象翻译策略对译文互文性造成的影响。 同霍金斯相比,杨宪益、戴乃迭作为母语为源语言的译者,更多地采取了保留意象及部分保留意象的策略。而霍金斯作为母语为目的语言的译者,更多地采取了变更意象及省略意象的策略。霍金斯译本中的互文性同原文更加接近,这一译本也具有着更强的可读性。 本文同时通过上述比较研究提出,在翻译意象时,译者不仅要采取合理的具体策略,还需要同作者建立巴赫金式的“对话”,在互文性的观照下对经验进行重写。
[Abstract]:As the most direct means of transferring experience, image is very common in literature, especially in poetry. Image not only has the implied meaning in its cultural context, but also can convey the intertextuality of text. It can also be used as the carrier of intertextuality, which is especially prominent in the judgment of the twelve noblemen of Jinling and the 12 songs of the Dream of Red Mansions i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Different imag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will bring about different kinds of intertextuality. The translator's differences in image translation methods, It will lead to intertextuality and variety change, and have a strong impact on the readability of the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textuality,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translations of Hawkins' version of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with that of Yang Xianyi and Dai Nai'i 's versions of the judgment of the twelve noblemen in Jinling and the twelve songs of the dream of the Red Mansions.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differences in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nd intertextuality between the two versions, as well as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imag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n the intertextuality of the two versions. In contrast to Hawkins, Yang Xianyi and Dai Nadi, as native language translators, adopted the strategy of preserving images and partially preserving images, while Hawkins was the translator of mother tongue as the target language. The intertextuality of Hawkins' translation is closer to that of the original text, and the translation is also more readable. 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the above comparative study,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in translating images, the translator should not only adopt reasonable concrete strategies, but also establish a Bakhtin "dialogue" with the author to rewrite his experience in the light of intertextuality.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I0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伟元;;浅谈新诗中的造境技巧[J];大家;2011年17期

2 李维黎;;解读罗伯特·勃莱《雪地里的宁静》中的无意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3 宋桂花;;意象对话心理治疗简介[J];大众心理学;2007年09期

4 刘成东;;笮山意象(组诗)[J];星星诗刊;2011年06期

5 罗昕;;论诗歌的想象与意象[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6 许维素;;意象对话技术简介[J];大众心理学;2009年05期

7 罗宁;;谈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与意境[J];语文学刊;2011年11期

8 马文樝;;“互文性”对翻译研究的影响[J];商品与质量;2011年S6期

9 杨春时;杨晨;;中国古典美学意象概念的主体间性[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赵彦荣;赵丽丽;;空谷幽兰 无声凋零——“湖畔派”诗人爱情诗赏析[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雪;;人与“绝对”的较量——戈麦用诗歌与人生演绎死亡[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秀泉;;意象疗法治验实例[A];二零零四年度全国精神病专业第八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3 郭英珍;;隐喻的语用文化对比与翻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4 祝菊贤;;论魏晋南朝诗歌宣叙意象的美学特征[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5 刘新文;;笛子类的意象在北宋诗词名篇中的作用[A];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丛滋杭;;论艾略特早期诗歌的沟通障碍[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王桂荣;;归趋新的审美维度——方方近作的诗学特征[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杨亚岚;王文轲;;词中之月与生命之月——简析李煜词中“月”的意象[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6年

9 王士芬;张瑞兰;彭聃龄;;汉字意象值与意义值的测定[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10 李世庆;;城市设计的准则:以“公众意象”为本——以上海市鲁迅公园附近为例[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海帆;叙事与意象相得益彰[N];文艺报;2009年

2 傅建增;诗歌梦幻 意象情缘[N];文艺报;2011年

3 曹文轩;金蜘蛛:一个恰当的意象[N];北京日报;2011年

4 孟向荣;意象动人[N];人民公安报;2001年

5 临夏州卫生学校 杨发辉;浅析“杨柳”意象[N];甘肃日报;2009年

6 刘安海;夜的意象和心的流放[N];文艺报;2003年

7 仲华 中央电视台10频道编导;综合文本与意象之河[N];文学报;2010年

8 董小龙;意象是诗歌鉴赏的钥匙[N];甘肃日报;2008年

9 南阳市社旗县朱集初中 孙学敏;意象意境意蕴[N];学知报;2011年

10 ;互文性:摄影文学的精髓[N];文艺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兴宝;文化视域中的宋词意象初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武建国;当代汉语公共话语中的篇际互文性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3 鲁杰;中医意象思维的心理学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李明;“医者意也”的心理学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5 王少娣;跨文化视角下的林语堂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6 王浩滢;中国写意画的美学特质[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7 许晓晴;中古隐逸诗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8 梁笑梅;壮丽的歌者:余光中诗论[D];苏州大学;2004年

9 杨志欣;俄语电视广告语篇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10 杨俊光;唱歌就问歌根事[D];苏州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艳;互文性视角下的诗歌意象翻译[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2 郑理;《礼拜五:太平洋上的灵薄狱》:一种互文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3 肖雪;[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陈欣;论互文性在《洛丽塔》中的破坏性与建设性作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4年

5 刘小侠;英汉“神舟五号”新闻报道中转述语的互文性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李梅红;在互文性理论指导下进行广告翻译的可行方法[D];厦门大学;2006年

7 秦文华;在翻译文本新墨痕的字里行间[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8 钱耘云;互文性与翻译——《三国演义》罗译本评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9 汤水辉;互文理论观照下的英汉文学互译[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陈为艳;互文性与“博尔赫斯”的双向阐发[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474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6474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5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