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阐释学视角探讨译者的主体性
发布时间:2018-03-31 18:26
本文选题:译者主体性 切入点:阐释学 出处:《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摘要】: 本文从阐释学视角,主要是以乔治·斯坦纳(George Steiner)提出的基于阐释学分析的四个翻译步骤:信赖(trust)、侵入(aggression)、吸收(incorporation)和补偿(restitution)为文章的理论框架,通过选取《京华烟云》两个中文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来探讨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主体性问题。论文旨在将哲学阐释学的理论和翻译理论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从哲学视角为翻译理论的研究和创新开辟新的道路。 首先论文对其涉及的论题“译者主体性问题”和理论“阐释学”及相关的研究情况做了简明扼要的介绍。译者的主体性问题是文章所着重讨论的,在明确了什么是主体,主体性,翻译主体,翻译主体性等问题之后,文章针对译者主体性进行了深入和充分的讨论,其中包括:译者主体性的忽视,彰显,特征和表现。在对阐释学的起源和发展情况,以及国内外二者结合进行研究的相关成果做了简要回顾之后,论文主要介绍了乔治·斯坦纳(George Steiner)提出的基于阐释学分析的四个翻译步骤,阐明了阐释学和翻译之间的必然联系,从而以全新的角度对《京华烟云》的两个中译本进行了对比分析。文章最后得出结论:阐释学视角下的翻译应理解成译者能动的阐释原文的过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对翻译的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I046;H315.9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红荣;译者主体性在张振玉译本《京华烟云》中的体现[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师莹;从程乃珊所译《喜福会》看其译者主体性的体现[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3 葛衍珍;从主体间性视角探讨口译员的主体性[D];广西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919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691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