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论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本文选题:文论教学 切入点:困境 出处:《教育探索》2012年11期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和文化研究的影响,国内高校的文论教学面临着"教什么"和"怎么教"的现实问题,而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正确处理文论教学与文艺学研究之间的关系。从学科的立场而言,文艺学研究有必要对传统的知识体系和理论话语进行反思和批判。而从大学课程的设置目标和知识的传授角度而言,文论教学应当回归常识,贴近接受主体当下的文学经验,回应接受主体对文学本质的追问,并且重视对文学知识的完整呈现。
[Abstract]:Since 1990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western postmodernism and cultural research, the teaching of literary theor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has been confronted with the realistic problems of "what to teach" and "how to teach", which should be solved. First of all, we should correctly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eaching of literary theory and the study of literature and art. It is necessary for literary studies to reflect on and criticize the traditional knowledge system and theoretical discours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setting goals of university curriculum and imparting knowledge, the teaching of literary theory should return to common sense and be close to the current literary experience of the subject. To respond to the subject's questioning of literary essence an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complete presentation of literary knowledge.
【作者单位】: 衡阳师范学院中文系;
【基金】:衡阳师范学院教学改革项目(jy201122)
【分类号】:I04-4;G64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童庆炳;文艺学边界三题[J];文学评论;2004年06期
2 陶东风;移动的边界与文学理论的开放性[J];文学评论;2004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敏;;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齐长立;辩证法:马克思怎样改造了黑格尔[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3 陶庭马;方文;;论马克思哲学中的“费尔巴哈派”阶段[J];北方论丛;2009年02期
4 张帆;;苏联文学的批评及其反思[J];北方论丛;2012年02期
5 江智萍;围困主体与主体突围——浅谈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与文艺观[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6 张秀琴;;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比较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张猛;;“兴会”的诗学价值及其对诗学重构的意义[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8 郑忆石;“一元决定”与“多元决定”——阿尔都塞对马克思与黑格尔的矛盾观的解读[J];滨州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9 李勇强;;“人的解放何以可能”?——马克思的实践转向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自觉[J];长白学刊;2010年01期
10 徐岿然;;文化创新的和谐生生理念及其大实践的境域诉求[J];长白学刊;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仰海峰;;表象体系、主体幻觉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职能——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探析[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舒志定;;马克思教育思想研究的基础与路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谢梅;;消费影响下的当代新闻价值观反思与建构[A];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胡大平;;马克思最初遭遇生产力问题的语境、理论逻辑和意义——兼论马克思文本解读的若干原则[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5 张盾;;怎样理解马克思开辟的哲学道路——评阿尔都塞对马克思哲学观的激进解读[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6 高凯征(高楠);;文学的道德价值[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7 王杰;;当代中国语境中的审美意识形态理论[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8 陈诚;;“审美意识形态”文学本质论浅析[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9 黄斌;;关于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几个问题[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郁卉;政治实践与思想干预[D];南开大学;2010年
2 吴永华;现代自由的谱系:从卢梭、黑格尔到马克思[D];吉林大学;2011年
3 董海浪;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张富文;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中国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5 段鹏飞;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清涛;马克思学说体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宋朝普;青年卢卡奇对现代性的批判[D];复旦大学;2011年
8 黄学胜;青年马克思对启蒙的扬弃[D];复旦大学;2010年
9 张冀;左翼小说革命叙事经验的后世影响(1942-1966)[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操奇;主体视界中的文化发展论[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周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当代大学生吸引力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4 陈燕敏;意识形态理论的建构与嬗变[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5 赵洪涛;我国媒介生态下电视节目制播分离现状及趋势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郭磊;论马克思主体性尺度的变革[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7 邵会丽;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及其意义[D];河南大学;2011年
8 石慧颖;现代性批判视域中的马克思哲学观变革[D];西南大学;2011年
9 张清;詹姆逊意识形态理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赵旺;试论马舍雷文学生产理论对当代文论的价值与意义[D];内蒙古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建华;;文学理论教学:困境与出路——教学手记之一[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罗伟文;;文学理论教学的困境与出路[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4期
3 魏家川;文艺学学科定位与文学理论教改[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4 朱国华;;转智成识:论文艺学的逻辑出发点[J];文艺争鸣;2008年05期
5 童庆炳,刘洪涛;关于文学理论、文艺学学科的若干思考[J];文艺理论研究;2002年04期
6 金永兵;文学理论科学学派的构建——董学文教授学术思想评介[J];高校理论战线;2004年05期
7 陈雪虎;走向文化诗学的文学理论──“文艺学与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J];文学评论;2000年04期
8 常冬;;文艺学根本问题和前沿问题[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10期
9 王绍辉;;文学理论的新收获——评王朝元主编《文艺学概论》[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年04期
10 何西来;文学理论的回归(下)[J];求索;198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后记[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2 陈军;;建国以来文学理论教材建设管窥(之二)——以体裁与文学作品形式构成因素关系问题为例[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李龙;;文学理论的“问题性”:语境和方法[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4 王元骧;;文学理论能“告别”吗?[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5 钱中文;;我国文学理论与美学审美现代性的发动——评梁启超的“新民”、“美术人”思想[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6 毛庆耆;;关于文艺学概念涵义问题的讨论[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7 尚延龄;尚缨;;文学理论:在夕辉朝霞的交映下[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8 岳雯;;文学会走向终结吗?——2004·学术前沿论坛北京市文艺学会专场综述[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9 龚鹏程;;文学理论跨学科[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学艺术的对话与共生”中国文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10 郭跃辉;;新时期外来文论教材对我国文学理论观念的影响[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魏家川;文艺学学科定位与文学理论教改[N];文艺报;2001年
2 邵宏;文艺学与比较文艺学[N];文艺报;2001年
3 王 沁;我们需要怎样的文学研究[N];学习时报;2005年
4 苏州大学 鲁枢元;“为学日益,,为道日损”[N];社会科学报;2005年
5 何群;文化研究中的文学理论[N];学习时报;2004年
6 古风;厘清当前文艺学学科观念[N];文艺报;2006年
7 周雪梅;继承与拓展[N];中国艺术报;2003年
8 童庆炳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主任;童庆炳:文学理论的中国话语从哪里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京岭;文学理论:“接着说”“自己说”“说自己”[N];中国文化报;2001年
10 周启超;文学理论的范式转型与生态平衡[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亮;文学理性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2 陆敏;文艺学视野中的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分层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3 张邦卫;媒介诗学导论[D];浙江大学;2005年
4 安佰鸿;理查德·罗蒂的文化观念和文学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王刚;社会学视野下的新时期文艺学知识生产[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雄平;文学理论的现代性追求(1928-1936)[D];暨南大学;2006年
7 王建刚;政治形态文艺学[D];浙江大学;2007年
8 祁永芳;新时期文艺学研究与自然科学方法[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吴文安;文学翻译中的美学效果比较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亚丽;日常生活审美化及相关文艺学问题[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蒋艳丽;多重文化视域下的“姐妹情谊”书写[D];兰州大学;2007年
3 耿荣清;走向自由,永远的建构[D];辽宁大学;2011年
4 闫听;文学理论中的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粤;回到文学本身——大文化研究批判[D];吉林大学;2004年
6 王琳;制度化的文学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乔雪;文学与音乐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舒坤尧;危机:文学理论的正常状态[D];郑州大学;2005年
9 葛桐;互文性与文学理论建构[D];山东大学;2007年
10 王天保;伊格尔顿文学理论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7005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700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