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阈限”规约下的苏轼《江城子》互文性解读及英译策略剖析

发布时间:2018-04-05 04:08

  本文选题:苏轼《江城子》 切入点:阈限 出处:《山东外语教学》2012年02期


【摘要】:根据文本阐释的"阈限"观,即主题与主题倾向关联性语境融合理论,通过对苏轼《江城子》及其英译多译本的个案解读,揭示中国古典诗歌暨文学文本的互文性解读方式及英译处理策略。通过分析诗词中的内互文性与外互文性,重点关注诗词文本的语义判断与翻译选择、文本意象识别与翻译创构及其内涵意义阐释与翻译重建,探求文本阐释"阈限"观下的中国古典诗词翻译的动态对等。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threshold" view of text interpretation, that is, the theory of contextual fusion of theme and thematic tendency, this paper interprets Su Shi's "Jiangchengzi" and its multiple English translations.To reveal the intertextuality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and literary texts and the strategies of English translation.By analyzing the intertextuality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intertextuality,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semantic judgment and translation choice of poetry text, text image recognition and translation creation, interpret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connotation and meaning.Exploring the dynamic equivalence of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reshold" in textual interpretation.
【作者单位】: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外国语学院;
【基金】:2010年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重点项目(编号:GDGZ10007)系列成果
【分类号】:H315.9;I04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勤;;蔡元培翻译观的认识论诠释[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2 张玉娟;;论文学交际中体裁的不变性与可变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潘艳;;何处追寻失落之幸福——析赫伯特·艾森赖希之《奥尔良的新(幸福)少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4 付伟忠;;互文性与后现代主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5 蔡晓燕;;孤独的个体——多莉丝·莱辛的《第五个孩子》与《弗兰肯斯坦》的互文性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6 赵晶辉;;莱辛小说《四门城》中异化的地下室[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7 李龙梅;;从《时时刻刻》透视二十世纪女性的成长历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0期

8 肖素萍;刘爱真;;试论英汉文化思维差异对英语写作的影响及启示[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9 陈瑞红;李西元;;论《法国中尉的女人》与《德伯家的苔丝》的互文关系[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10 祝丽丽;;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和翻译之后的角色[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龙扬志;;一部诗剧与一个诗人的创作史[A];李轻松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李梅红;;在互文性的指导下进行广告套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沈文凡;李文玉;;白居易诗歌的影响与接受[A];2010年中国文学传播与接受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中国古代文学部分)[C];2010年

4 陈友冰;;排拒冲撞与接纳吸收——德国历代作家对中国文化的接受及相关特征[A];2010年中国文学传播与接受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中国古代文学部分)[C];2010年

5 王毓红;;《文心雕龙》的互文性[A];《文心雕龙》与21世纪文论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周黎;;库切作品中重复面纱下的“他者”[A];库切研究与后殖民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C];2010年

7 张德明;;近30年来新诗技艺探究的回眸与反思[A];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五届研讨会暨“现代诗创作研究技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范子烨;;王维对陶渊明的理解与接受——兼论《桃花源记》的文学密码与艺术建构[A];中国王维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华;翻译美学的文化考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纪蓉琴;主体间性视阈下的译者元语篇意识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李鸽;当代西方先锋主义建筑形态的审美表达[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4 吴迪龙;互文性视角下的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刘桂兰;论重译的世俗化取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赵书峰;湖南瑶传道教音乐与梅山文化[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7 黄长华;巴金小说叙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桂茹;先锋与暧昧[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U,

本文编号:17131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7131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f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