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诗歌翻译的移情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10 08:35

  本文选题:诗歌 切入点:翻译 出处:《外国语文》2013年05期


【摘要】:情是诗歌的核心,移情是译诗的关键。在诗歌翻译中移情既是译者情感传译的手段,也是译者的认知方式。不同译者在诗歌翻译中有不同的意象投射和人称选择,反映了他们在移情视角和程度上的差异,这往往成为评判译文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因此,加强诗歌翻译中的移情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Abstract]:Emotion is the core of poetry and empathy is the key to translating poetry.Empathy in poetry translation is not only the translator's means of emotional interpretation, but also the translator's cognitive style.Different translators have different image projection and personal choice in poetry translation, which reflect their differences in the perspective and degree of empathy, which often become an important indicator to judge the success of the translation.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rengthen the study of empathy in poetry translation.
【作者单位】: 广州航海学院外语学院;
【分类号】:H315.9;I04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童兆升;刘国忠;方英姿;陈海容;;散文翻译中“韵味”再现的层次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2 周海鸿;;《红楼梦》前八十回匾额翻译中的超额和欠额现象[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3 程蓉;;品牌翻译中扭曲的信、达、雅[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4 孙晨;;从接受美学视角探析诗歌翻译中的意象移植[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5 赵娟;;广告翻译的接受美学[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13期

6 王昌玲;;意象扭曲的语用顺应论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王亚敏;;目的论视角下莎剧意象翻译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8 张美君;;英汉植物喻体文化差异及其美学考量[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9 刘莎;;从翻译美学角度谈《红楼梦》中诗歌的英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10 朱贞翊;;英语电影片名创造性叛逆翻译对翻译审美原则的颠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陈海涛;;科技译文的审美标准[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2 许春翎;;古典文学作品英译中的格式塔意象再造阐释——兼评林语堂译介《浮生六记》中的审美体验[A];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王峥;;习语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的归化和异化[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刘玮;;从翻译美学角度看《诗经》译本的形美传递[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朱冰;;从释意理论看《酒国》中的比喻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陈莉;;从翻译美学角度看公示语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任春强;刘秦闰;;论A版演绎中的想象力[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张传彪;许智坚;;试谈“信”译与变通[A];第十四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9 谭克新;;演讲文体特征及其翻译策略——以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为例[A];第十四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孔扬;《资本论》研究方法的世界观基础[D];吉林大学;2011年

3 罗绂文;李泽厚“情本体”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何江新;海德格尔对传统形而上学的解构[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胡氏贞英;汉语非文学文本越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熊德米;基于语言对比的英汉现行法律语言互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晓雪;论翻译中的说服因素:理论溯源与实例分析[D];复旦大学;2010年

8 刘桂兰;论重译的世俗化取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9 高少萍;话语伦理学观照下的委婉语传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李虹;《红楼梦》诗词英译移情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巧蕊;唐诗英译翻译批评现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韩雨苇;东坡词英译赏析—审美移情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刘菲菲;论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的审美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罗颖虹;霍译《红楼梦》人名英译的审美缺失与补偿[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王洋;《红楼梦》中比喻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曹青;从功能对等角度探讨许渊冲的翻译理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李玲;婚联隐喻的语篇功能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王春香;从翻译美学角度看霍译《红楼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袁真;兔鸭之谜[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10 王丹;语言模糊性及在文学翻译中的审美再现[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黎定平;诗歌翻译的意味与意境[J];广西师院学报;2000年01期

2 王天明;模糊美与诗歌翻译[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3 金明;英汉诗歌翻译中的文化因素[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4 韩兆霞;戴着脚镣的舞蹈——谈诗歌翻译不可能的可能[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5 李特夫;诗歌翻译的社会属性[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6 郭欣航;浅谈诗歌翻译中的几个问题[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7 李特夫,李国林;诗歌翻译研究:传统思路与现代视野[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8 李特夫;关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诗歌翻译研究的视域问题[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9 张传彪;诗性汉语与诗歌翻译之我见[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张传彪;试论诗性汉语与诗歌翻译[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童晶晶;贾鑫鑫;;中国诗歌翻译的“深秋”和“初春”——访屠岸先生[A];屠岸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杨民生;;浅谈诗歌翻译[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5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3 樊敏;;情感在布依族诗歌翻译中的作用[A];布依学研究(之六)——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二届第二次年会暨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4 陆钰明;;多恩诗歌节奏及其翻译初探[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5 胡文海;;诗歌的翻译——以松尾芭蕉的俳句的中文翻译为中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董玉芳;;诗歌翻译,,对等还是功能?——以许译唐诗为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梁远翥;;归化与异化策略在诗歌翻译中的应用[A];翻译·跨文化旅游研究[C];2012年

8 游瑞娇;;形式美在英律诗汉译中的保留[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张煜;;《楚辞》的英译比较研究——以《九歌山鬼》为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陈历明;;晚清的宗教翻译与新诗的现代性[A];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摘要[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东成;诗歌翻译存疑[N];文学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黄尚恩;诗歌翻译,期待更加规范化[N];文艺报;2013年

3 丁淑红;异域的投影:阿拉伯古典诗歌翻译在中国[N];文艺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王立元;诗歌翻译:追寻相遇时的心灵相通[N];中国文化报;2011年

5 丁湘;研究诗歌翻译的力作[N];中华读书报;2001年

6 江枫;江枫答“诗歌翻译存疑”[N];文学报;2014年

7 古丽莎·依布拉英;思维与角色的转换[N];中国艺术报;2012年

8 傅浩;诗歌翻译对诗歌创作的影响[N];中华读书报;2004年

9 刘皓明;直译者的任务[N];东方早报;2011年

10 傅浩;幸存的诗[N];中华读书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俊杰;试论中庸诗歌翻译观的构建[D];河南大学;2010年

2 毛志文;结构诗学与诗歌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陈琳;陌生化翻译:徐志摩诗歌翻译艺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江艺;对话与融合:余光中诗歌翻译艺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吴

本文编号:17304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7304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5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