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思想生产与文学理论的知识创新

发布时间:2018-04-20 14:24

  本文选题:思想生产 + 知识创新 ; 参考:《文艺理论研究》2013年03期


【摘要】:从思想生产的角度探讨当前文学理论的知识创新,是一个具有学理深度与当代意义的学术话题。思想的生产作为价值和意义的创造,它对知识的创生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及规导性价值,亦符合文学理论作为人文学科的内在特质与规定。文学理论在其现代品格的形成中,思想性的主导性存在及其生产得到越来越广泛的理论认同,甚至成为其知识创新的依据与发展方向;文学理论在思想的生产的内涵方面有其特殊的规定与面向,它以人文价值和美学思想的创造为核心,进而揭示文艺现象所承载的审美含量与意义深度,促进社会审美文化的进步与人的内在提升。作为对文学现象与经验进行价值阐释与审美判断的学科,文化诗学理论构成文学理论思想生产的独特范型,值得深入研究和探索;就我国文论的当代发展与建设而言,有效提升其思想生产的质量,深入反思长久以来当代文论所存在的问题,从更深层面推进知识生产的良性发展,既极为重要,又相当迫切,成为文学理论知识创新的关键所在。
[Abstract]:It is an academic topic with theoretical depth and contemporary significance to probe into the knowledge innovation of current literary theory from the angle of ideological production. The production of thought, as the creation of value and meaning, ha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and guiding value for the cre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knowledge, and conforms to the inherent characteristics and regulations of literary theory as a humanities subject.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modern character of literary theory, the dominant existence of ideology and its production are more and more widely recognized in theory, and even become the basis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its knowledge innovation. Literary theory has its special regulation and orientation in the connotation of ideological production. It takes the creation of humanistic value and aesthetic thought as the core, and then reveals the aesthetic content and meaning depth of literary phenomena. To promote the progress of social aesthetic culture and the internal promotion of human beings. As a discipline for value interpretation and aesthetic judgment of literary phenomena and experiences, cultural poetics theory constitutes a unique paradigm of literary theoretical thought production, which is worthy of further study and exploration, as far as the contemporary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literary theory are concerned. It is very important and urgent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ts ideological production, to reflect deeply on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ontemporary literary theory for a long time, and to promote the benign development of knowledge production on a deeper level, which has become the key to the innovation of literary theory knowledge.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当前文学理论的知识生产与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2BZW005]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兵;;史蕴诗文之心——钱钟书《左传》研究发凡[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2 姜智红;;休谟怀疑主义述评[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3 陈文钢;;“任性”的叛逆与“坎普”的颠覆——论苏珊·桑塔格的“风格化”[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4 刘忠;康德的“因果观”探析——兼论与佛教“善恶报应论”比较[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李成玉;;符号中的艺术——简析卡西尔《人论》中的艺术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潘啸龙;朱瑛;;潘岳人品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7 王娟萍;;西方电影中的隐喻修辞[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8 赵春霞;;试比较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与雕塑作品的存在方式[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9 王丽;;被诅咒的家族——论尤金·奥尼尔家族的悲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10 林芳;荣吉;;论戏剧艺术中的独白[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张立群;;历史的“观念”、“叙述”及其他——关于“中国当代文学史”写作[A];“中国当代文学史:历史观念与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任春强;刘秦闰;;论A版演绎中的想象力[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张进;;活态文化及其对文艺学的挑战[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4 泓峻;;文学对语言的影响——一个重要的文学价值论研究维度[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5 陈学广;;从语际翻译看文学语言的特性——也谈诗的可译与不可译[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6 盖地;罗斌元;;会计确认的再认识及应用——基于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认知论释义[A];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2011年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李言统;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4 崔绍怀;中国鲁迅《野草》研究史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高志明;通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建波;逆游的行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占伟;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宁;一体与异质[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任相梅;张炜小说创作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路晓辉;史蒂文森主要小说叙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代丽君;论哈罗德·布鲁姆的文学史观[D];湘潭大学;2010年

3 刘雪花;论《白鲸》中人与自然的关系[D];湘潭大学;2010年

4 许丽;论新时期我国社会历史批评的转型[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罗明;荒诞极处见真实[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韦继丰;现代性视野中的打工诗歌[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李本加;藏族文学语言学及其艺术史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8 王佳佳;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批评在中国的发展与实践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9 徐庆侠;论阎连科小说的“寻找”主题[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亚男;论严歌苓小说中的日常生活叙事[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必须重视我们民族的美学思想资料[J];文艺理论研究;1980年01期

2 徐迎新;;以生命价值点化中国艺术境界:宗白华与“艺境”[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石姝倩;;浅论柏拉图的文艺思想[J];考试周刊;2010年06期

4 孙殿玲;刘勰儒道美学思想简论[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5 郝琦;麦清;;文明人的不满与补偿——兼论艺术教育的人文价值[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年04期

6 张宏燕;;“错彩镂金”与“芙蓉出水”[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7 刘蕴忠;刘克功;;浅析宗白华美学思想中的“错彩镂金”与“芙蓉出水”[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8 东智才让;;浅议文学中的人文关怀[J];青年文学家;2010年20期

9 何琳;;以文学作品为例浅析典型人物性格说[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年05期

10 雨石;艾青诗歌美学思想初探[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曲春景;;观众的伦理诉求与故事的人文价值[A];社会进步与人文素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6年

2 陆贵山;;文学与先进文化[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李勇;艺术:消费时代的精神家园[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郑毓秀;文玩市场异军突起[N];文汇报;2007年

3 李勇;艺术:消费时代的精神家园[N];中国文化报;2007年

4 郝京清;21世纪文论走向:新的综合[N];中国教育报;2001年

5 蔡武 文化部副部长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 王文章;隆重纪念美学家 文艺理论家 雕塑家王朝闻先生百年诞辰[N];中国文化报;2009年

6 李媛媛;开辟艺术向生活回归的前景[N];文艺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万志全;扬雄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屈勇;唐君毅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薛雯;人生美学的创构[D];苏州大学;2003年

4 蔡同军;普罗米修斯的火种[D];苏州大学;2003年

5 刘军平;艺术与大众[D];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千秋;论李贽美学思想的“尚俗”观[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陈星星;公安派世俗美学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赵越;朱光潜美学思想述评[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陈恒;朱光潜“人生的艺术化”理论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

5 何滢,

本文编号:17781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7781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8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