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克里斯特瓦的“文本间性”理论及其生成语境

发布时间:2018-04-30 23:09

  本文选题:克里斯特瓦 + 文本理论 ; 参考:《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摘要】:"发现了"巴赫金,也"发现了""第二个索绪尔"的克里斯特瓦,以其"文本间性"理论超越结构主义,进而影响了巴尔特和"如是"派,但这只是史实的一个方面。换一个角度来看,"文本间性"理论则是高扬文本之"生产性"的克里斯特瓦与"如是"派那群先锋前卫知识分子思想互动的一个成果,是其"整体理论"的一种结晶,是法国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思想之链上精彩的一环。
[Abstract]:In another aspect , " intertextual " theory is one of the fruits of the interaction of " productive " and " like " among the leading - garde intellectuals of the group . It is a crystallization of the " whole theory " , which is a wonderful ring in the chain of structuralism and structuralism .

【作者单位】: 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研究项目(01AWW001)
【分类号】:I0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靖;弦外之音细细品——古代诗歌中隐语现象初探[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宋时磊;;侦探、知识与玫瑰——对艾柯《玫瑰之名》的重新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3 丁云亮;;马克思主义与文艺社会学的重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期

4 孙明英;;在文体中徜徉——论沈从文的形式批评之二[J];沧桑;2007年05期

5 焦亚东;;当代西方互文性理论的基本内涵及批评学意义[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10期

6 苏勇;;解构的价值与解构主义美学思想[J];重庆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7 许绮;;自我实现与自我毁灭——《蝴蝶梦》中的迈克西姆、弗兰克和杰克的形象分析[J];长沙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8 刘建军,杨丽茹;论文学符号的本质与功能性结构关系[J];东北师大学报;2001年05期

9 胡铁生;;结构与解构:基于文本的悖论与统一[J];东北师大学报;2006年06期

10 叶隽;;战后六十年的歌德学(一九四五-二○○五)——歌德学术史研究[J];东吴学术;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段娅;;论社会学批评的人本主义——评析戈德曼和齐马对社会学批评的发展[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文浩;接受美学在中国文艺学中的“旅行”:整体行程与两大问题[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苗变丽;新世纪长篇小说叙事时间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戴小春;高校课程结构优化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吴康茹;热拉尔·热奈特修辞学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6 兰立亮;大江健三郎小说叙事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王炳中;论现代散文理论批评的个性说[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8 耿潇;安东尼·特罗洛普小说世界中的欲望主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源;后现代主义思潮与中国新时期小说[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孙辉;批评的文化之路——20世纪末以来文学批评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健;雅克·拉康的文学伦理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贺云飞;拉康主体建构理论与电影解读[D];内蒙古大学;2011年

3 袁晓红;论戈德曼发生学结构主义文学社会学[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丁静;胡风的现实主义文学批评观及其当代意义[D];山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李冰;西川诗歌的互文性特征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6 孟晨;麦家特情小说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7 许英;布尔加科夫小说的叙事艺术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少姬;论弗吉尼亚·伍尔夫散文随笔中的文学批评观[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9 樊文岑;后现代主义视野下互文性理论的演进[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10 樊明伟;论前景化与交际意图的实现[D];长春工业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长中;;是解构还是重构?——后结构主义文本理论评述[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2 董希文;;文学文本研究三题[J];名作欣赏;2007年04期

3 梅启波;;文本概念的旅行及其核心要素的生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刘悦笛;在“文本间性”与“主体间性”之间——试论文学活动中的“复合间性”[J];文艺理论研究;2005年04期

5 董希文;;文学文本理论与文学形式研究[J];江汉论坛;2006年03期

6 吕永进;;系统思维视角下的微型文学文本语言文字体验[J];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7 喻琴;;新时期以来“文本理论”研究现状及其反思[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8 周启超;;试论巴赫金的“文本理论”[J];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08期

9 吕俊;;文本理论与翻译批评(一)[J];宜春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10 黄光伟;;罗兰·巴特文本理论与巴赫金的“复调”理论之比较[J];文艺评论;2007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乔雨;近年“文学文本理论”研究一瞥[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2 四川大学 冯宪光;作为间性文本存在的摄影文学[N];文艺报;2002年

3 冯宪光;“间性”的发现[N];文艺报;2003年

4 周发祥;比较文学:机遇与挑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5 鲁枢元;文学界为何漠视“生态”?[N];光明日报;2001年

6 毕日生;文艺心理学研究当代转型的尝试[N];中国教育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顺利;文本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张海燕;洛特曼的文化符号诗学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素军;论罗兰·巴特的文本理论[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李春梅;费斯克“生产者式”文本理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青;互文性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4 高杨;德里达的文本理论及其理论意义[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楠;文学主体间性论要[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6 黄艳兰;文化诗学视域下伊格尔顿文本观述评[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林清;论保罗·利科尔的文本理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李耀辉;罗兰·巴特后结构文本理论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9 王静芳;罗兰·巴特互文理论分析[D];河北大学;2013年

10 周红兵;穿越之旅:作品—文本—互文[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266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8266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a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