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手机艺术传播德性建构机制

发布时间:2018-05-03 22:38

  本文选题:艺术传播 + 智能手机 ; 参考:《青年记者》2013年23期


【摘要】:正从上世纪90年代的"大哥大"到今天功能强大的智能手机,手机已完成"从单纯的通信工具到兼具真善美功能艺术形态"①的华丽蜕变。诸如看手机报、玩手机游戏、听手机音乐等等已成为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事情。顺应这一变化,山东师范大学马立新教授认为,要从"手机艺术的全新视角来考量手机,不仅仅将手机当作一种物理实体,更看作一种艺术形态"。②这一理论的创建有力地冲撞了手机媒介论、手机媒体
[Abstract]:From "Big Brother" in the 1990s to today's powerful smartphone, the mobile phone has completed "from simple communication tools to a combination of true, good and beautiful function art form" 1 gorgeous transformation. Reading mobile-phone newspapers, playing mobile games, listening to mobile-phone music and so on have become the most common things in life. In response to this change, Professor Ma Lixin of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believes that mobile phones should be considered from "a completely new perspective of mobile art, not just as a physical entity." Even more as an artistic form, the creation of the ".2" theory has forcefully collided with the mobile media theory, the mobile media.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基金】: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数字艺术德性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号:13YJAZH063
【分类号】:J110.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龙生;费利君;;论艺术传播的特点与界域[J];艺术教育;2008年07期

2 夏宁博;;作为一种艺术传播方式的艺术批评[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3 邱国鹏;林梓波;;信息时代艺术传播的新思考[J];艺术科技;2007年02期

4 曾耀农;殷攻晖;;艺术传播与后现代主义[J];邯郸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吴志斌;姜照君;;为传播而艺术:当代艺术精神的新维度[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高尚学;王敦;;艺术传播与艺术的产业化发展关系研究——以广西审美文化为例[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7 陈鹏涛;;艺术传播与后现代[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年05期

8 赵浩;;刍议艺术传播的误区及解决对策[J];艺术研究;2009年01期

9 薛雷;;艺术传播研究的跨学科方法[J];艺术学界;2009年02期

10 曾耀农;邹凤波;;艺术传播与新历史主义[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夏宁博;;作为一种艺术传播方式的艺术批评[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一辑)[C];2011年

2 王天祥;李琦;;面向未来的多媒态艺术及其教育[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隋欣;陈军;;高校艺术管理学课建设的发展趋势[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其他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4 莫先武;;当代审美意象理论之反思[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李益;;网络艺术审美特性探微[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宋生贵;现代媒介与民族艺术传播[N];中国文化报;2009年

2 陈泱;异域艺术传播的途径[N];北京日报;2001年

3 李建国;济南:话语的德性[N];中国邮政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黄爱民 见习记者 吴艳;“中华第一册”亮相首届湖南艺博会[N];湘声报;2008年

5 记者 苏海强;投资艺术品就像买股票[N];深圳商报;2010年

6 鲁虹 孙振华;行为艺术:游走在社会的边缘[N];深圳商报;2006年

7 王晓路;生命朝露 艺术长存[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8 胡海莲;门源积极挖掘抢救地方民间传统艺术[N];祁连山报;2007年

9 谷泉;市场不是艺术创作的唯一方向[N];中国文化报;2007年

10 山东大学 马龙潜;论摄影文学的复合艺术结构形态[N];文艺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隋少杰;文化传播与艺术的机制性生成[D];四川大学;2007年

2 李笑男;作为观念的影像[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蕾;中国书画艺术传播方式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2 张裴裴;数字艺术传播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王宜兰;艺术形态中人与环境的关系[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4 王威;我国新媒体艺术的流变与未来展望的思考[D];吉林大学;2013年

5 单颖文;艺术制度在中国的发展与思考[D];复旦大学;2011年

6 肖霞;生命最初的愉悦及其物化——论原始艺术的发生[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7 丁鹏;气韵:生命之力与生命情致的融合之美[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8 赵蕊;新媒体艺术在大型博览会中的应用[D];西北大学;2012年

9 卢昕昕;论数字技术对当代艺术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刘天韵;声音艺术的传播特点与文化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404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8404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5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