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比较文学视域中的芥川“切支丹物”——以《信徒之死》为例

发布时间:2018-05-11 03:24

  本文选题:芥川龙之介 + 《信徒之死》 ; 参考:《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摘要】:芥川龙之介的"切支丹物"是融合西方基督教文化与东方传统文化的异质文化"混血儿"作品,是比较文学研究的绝好对象。《信徒之死》是芥川"切支丹物"的代表作,通过与欧洲圣徒传《圣贞女玛丽娜》的纵比及与越南民间故事《氏敬观音》的横比,可以发现芥川作为比较文学实践者的意义所在。
[Abstract]:Akutagawa Lung-suke 's "Chiefu Dan" is a hybrid of Western Christian culture and oriental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is a wonderful object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the death of believers" is the masterpiece of "Chiefu Dan" by Muasugawa. Based on the vertical comparison with the European Saints' biography Marina and the Vietnamese folklore "respect for the Goddess of Mercy", we can find the significance of Kuan Chuan as a practitioner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河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
【分类号】:I313.074;I0-0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庆机;;比较文学研究的“第三空间”:一个立场与三种“他者”[J];世界文学评论;2007年01期

2 裘倩倩;;跨越的不仅是语言——试论文学与政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3 秋敏 ,陈郁;强化跨学科、跨时代研究——浙江师大比较文学研究中心成立暨首届学术讨论会侧记[J];浙江社会科学;1993年01期

4 叶仁雄;刘舸;;与世界文化多元性共存——《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丛书》首发式暨学术座谈会综述[J];外国文学动态;2003年02期

5 吴家荣;刘萍;;论新时期比较文学教材的发展[J];中外文化与文论;2009年01期

6 乐黛云;;文化转型时期比较文学面临的问题[J];文艺研究;2009年06期

7 袁丽梅;;纵横与跨越——张旭新著《跨越边界:从比较文学到翻译研究》评介[J];中国比较文学;2010年04期

8 史静怡;;比较文学定义之争再思考[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殊颖;;贵州省比较文学学会在我校召开[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4期

10 ;兰州交通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简介[J];新学术;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江苏省比较文学学会[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2 王宁;;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国际背景、研究现状及未来走向[A];儒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3 黄幼岚;;对曹禺、奥尼尔戏剧的比较文学研究综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邹岳奇访谈录[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费小平;;《翻译研究与杰出的中国近现代文学研究学者资源的阅读:译介学研究的文本化途径》[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第6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翻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田禾访谈录[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汪介之;;有关比较文学学科定位的两个问题[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8 ;鲁西西访谈录[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晓苏访谈录[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黄永林;;“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致辞[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吕超;跨学科成比较文学研究趋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周玉宁;当代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文库在上海出版[N];文艺报;2011年

3 记者 姜小玲;“当代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文库”出版[N];解放日报;2011年

4 孟昭毅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研究重返文学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中国社会科学院 叶舒宪;季羡林的比较文学研究[N];光明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刘茜;多元文化中的文学对话[N];中国文化报;2008年

7 高青;新视野中的比较文学研究[N];光明日报;2006年

8 宿玉村;张力与差异中的互动:建构两岸多元对话的比较文学学术网络[N];中华读书报;2008年

9 雯娇;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10 张铁夫;比较文学研究的新收获[N];文艺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文治芳;论乐黛云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D];山东大学;2009年

2 李秀丽;透过文学进行文化和政治批评[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3 陈立华;用戏剧感知生命[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国俊;20世纪初中西现代小说中的自我[D];兰州大学;2007年

2 刘松燕;杨周翰先生学术成就述评[D];吉林大学;2007年

3 孙月宁;论翻译文本在比较文学研究中的有效性[D];中山大学;2010年

4 杨慧娟;乐黛云与中国比较文学[D];郑州大学;2008年

5 金兰;鲁迅《阿Q正传》的朝(韩)语译介研究[D];延边大学;2006年

6 高永;母题理论探析[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7 刘敏;文学翻译中译者“创造性叛逆”分析[D];山东大学;2007年

8 梁旭;《生死场》与《人间问题》的人物类型与艺术表现手法比较论[D];吉林大学;2007年

9 陈聪;《榆树下的欲望》与《雷雨》主题与人物对比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10 姜淼;中韩90年代女性作家创作意识比较论[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722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8722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8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