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文学伦理批评的建构
本文选题:文学伦理 + 道德预设 ; 参考:《求索》2012年12期
【摘要】:西方社会正沦陷于以货币为胶合剂的商品和商业意识形态的包围圈之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伦理基础因而发生了巨变和错位,西方文学场同样未能幸免。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下的功利心态造成了人们对人文精神的质疑,无论作家还是批评家的人文精神意识开始变得淡薄,终极关怀开始走向衰退。如今,文学批评陷入一种对伦理道德问题视而不见的伦理危机的境地,当下的文学评论者不愿意公开讨论伦理道德问题,不愿意正面地分析作者以及小说中人物的道德价值观。这种文本的道德观念和作者的道德立场分析处于缺位的状态是一种"价值伦理"与"程序伦理"的分庭抗礼。针对文学批评的"失魂"现象,重提文学批评伦理问题,无疑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
[Abstract]:The western society is falling into the encircling circle of commodity and commercial ideology with the glue of currency. The way of life and the ethical foundation of the people have changed and misplaced. The western literary field is also not immune. The utilitarian mentality under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economy has caused the people to question the humanistic spirit, no matter the writer or the group. The critic's humanistic spirit began to fade and the ultimate concern began to decline. Nowadays, literary criticism falls into a situation of ethical crisis that is blind to ethical problems. The present literary critics are reluctant to discuss the ethical and moral issues publicly, and do not want to analyze the moral values of the writers and the characters in the novel. The moral concept of this text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author's moral standpoint are the opposite of "value ethics" and "procedural ethics". In view of the "lost soul" phenomenon of literary criticism, it is undoubtedly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reclaim the ethical issues of literary criticism.
【作者单位】: 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
【分类号】:I06;B82-0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徐敏;;多元认同与批评伦理:文学批评中的宽容新论[J];南京社会科学;2009年12期
2 王晓华;;文学批评为什么负责?——兼谈否定主义文学批评伦理观[J];南方文坛;2007年02期
3 范水平;;李健吾文学批评的自然主义倾向[J];求索;2011年06期
4 白利兵;;柯勒律治的文学批评伦理观[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张思齐;;曾国藩的散文创作与文学批评[J];中国文学研究;2012年04期
6 席扬;;寻找民族文学批评的正确性与可能性——评《“走出”的批评——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阐释与实践》[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郭劲松;论柯勒律治的有机整体诗学观[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姚荣露;论“十七年”时期《文艺报》的文学批评[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3 张珊;论教育批评[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璇;许立莺;;《红楼梦》续书研究——以文学批评为中心[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 王艳冰;;试论朱光潜的文学批评[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10期
3 蔡梅娟;;21世纪中国文学批评与文学关系的和谐构建[J];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12期
4 蔡梅娟;;文学多元时代的批评策略[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12期
5 陆侃如;牟世金;;刘勰的批奤娭——《文心雕龙》|!介之八[J];山东文学;1962年10期
6 南阳;对当代西方文学批评理论的深切阐解──金德万新著《风在倾听》简评[J];江汉论坛;1994年10期
7 苏亮;;略论《世说新语》的文学批评文献价值——以《世说新语·文学》为例[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S1期
8 冯陶;;成仿吾文学批评研究述论[J];绥化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张玲;蔡梅娟;;近代文学批评的学科建设意义[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萧厚法;;萨特存在精神分析法与文学批评[J];法国研究;1987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韩文鑫 中共党员;热望“重估”之后降临一个文学新时代[N];辽宁日报;2011年
2 (美国)W.J.T.米切尔 李平译;理论死了之后?[N];文艺报;2004年
3 蔡育曙;开山之钢“诗言志”[N];云南政协报;2000年
4 斯义宁;世纪之交的文学理论研究[N];人民政协报;2001年
5 陶洁;中国人如何编美国文学史[N];光明日报;2003年
6 李国华;走出当前文学批评学的“误区”[N];文艺报;2002年
7 彭红卫;那一棵淡雅的四季桂花[N];文艺报;2003年
8 赵慧平;开展文学批评哲学研究[N];文艺报;2004年
9 李明滨;20世纪俄罗斯文学批评史[N];中华读书报;2001年
10 庄焰;和魂洋才——日本的文学理论[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琳;隐喻与文学批评理论[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颖;“对话”语境中的钱钟书文学批评理论[D];辽宁大学;2009年
3 凌晨光;交流话语与文学批评[D];山东大学;2007年
4 欧阳向英;论政治哲学中的道德预设[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赵宏宇;索绪尔语言学理论对西方20世纪文学批评理论的影响[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6 邹志远;李w_光文学批评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7 成海鹰;文学欣赏伦理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8 汪建峰;韦恩·布斯与西方文学批评的修辞视角[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9 李炜;伊格尔顿的解构思想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10 周春;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批评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解德兰;中国文学批评理论本土化建设的当代境况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2年
2 陈建颖;与时俱进的批评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华君;魏晋以来文学批评理论中的“自然”思想[D];兰州大学;2012年
4 田薇;论“80后”文学中的逆反色彩[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5 杨路;墨菲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6 徐芬;李长之文学批评理论的现代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牛文军;情感的肌体和理性的因子[D];河南大学;2009年
8 龚宸珲;梁实秋“人性论”文学批评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9 吴峰敏;伊格尔顿意识形态文学批评理论透视[D];山东大学;2005年
10 张慧;论詹姆逊的文学批评理论[D];新疆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726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872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