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解放引导的现代艺术观念变革——“视听文明”到来之际的美学反思
本文选题:感性解放 + 文学艺术 ; 参考:《南方文坛》2012年03期
【摘要】:正在我们称之现代的社会里,人们对文学艺术的依赖如此之强,以至于文学艺术实际上构成人们最重要的精神生活。尤其在这一百年来,人类文学艺术的发展超出以往任何历史时期,甚至可以说超过以往历史时期的总和。尽管在现代社会人们
[Abstract]:In what we call modern society, people are so dependent on literature and art that literature and art actually constitute their most important spiritual life. Especially in the past 100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literature and art exceeds any historical period, or even the sum of the previous historical periods. Although in modern society people
【作者单位】: 新疆石河子大学文学院;北京大学中文系;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百年中国文学与当代文化建设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10&ZD098
【分类号】:I0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俊;哲学终结的三个历史维度及其隐喻性内涵——哲学终结问题的历史清理与实质探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王文龙;论经济的发展与幸福的增加——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思考[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5年03期
3 张文喜;他人问题:存在论岂为暴力而鸣鼓?[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孙曙生;;中国现代性法学话语的分裂及其意义[J];法商研究;2007年06期
5 周海玲,张志强;纷争、建构与悬置——关于华文文学命名科学性的思考[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6 李应志;解构的文化政治——斯皮瓦克后殖民批评综述[J];国外理论动态;2005年11期
7 邓启耀;视觉表达与图像叙事[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8 董迎春;论德里达文学批评思想的理论渊源[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王世意;变态与创造[J];贵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10 刘介民;翻译与解构翻译的认知——读《德里达的解构翻译理论初探》[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漫宇;;电脑技术与当代艺术的碰撞[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谢劲松;;隐喻与形而上学[A];现代德国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文秀;“文化研究”思潮中的反权力话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2 张敢;绘画的胜利?美国的胜利?[D];中央美术学院;1999年
3 段吉方;意识形态与政治批评[D];浙江大学;2004年
4 陈历明;翻译:作为复调的对话[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5 吴友军;批判的人学[D];吉林大学;2004年
6 王俊;于“无”深处的历史深渊[D];浙江大学;2005年
7 刘永谋;福柯的主体解构之旅[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8 张邦卫;媒介诗学导论[D];浙江大学;2005年
9 王礼平;存在的呐喊[D];复旦大学;2005年
10 唐清涛;冲破沉默的历程[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小英;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分析[D];广西大学;2002年
2 冯玉华;后现代伦理观及其道德教育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崔云伟;论鲁迅文本中的表现主义绘画感[D];青岛大学;2003年
4 刘新奎;现当代艺术进程中艺术与设计的融合与互动[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尤强;文学艺术中的非理性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6 袁玉敏;以“反观”达致“融合”[D];暨南大学;2004年
7 麻莉;对卢梭语言观的哲学反思[D];黑龙江大学;2004年
8 海军;平面设计的符号学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9 张之羽;浅谈建筑批评实践对为物建筑的重构[D];清华大学;2004年
10 刘麒麟;家园下的张力[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玉能;;实践的建构功能与文学艺术[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田雯文;;图像狂欢与文学合法性建构[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8期
3 丁帆;;文学艺术的暴力与现代乌托邦的反思——以约翰·凯里《知识分子与大众》为案例(上)[J];当代作家评论;2011年04期
4 袁进明;;文艺创作要走精品之道[J];共产党人;2011年10期
5 赵婷;;论丹纳《艺术哲学》的“三要素”[J];文学教育(中);2011年06期
6 徐放鸣;王光利;;后现代语境下的原生态诗学[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张会平;;论艺术真实高于生活真实[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牛寒婷;;坚守自我的写作[J];艺术广角;2011年04期
9 ;欢迎订阅2012年《文艺研究》杂志[J];文艺研究;2011年09期
10 李正忠;;以科学的价值取向引领文艺发展[J];高校理论战线;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葛红兵;;中国文学教育亟待改革[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0年第3期(总第197期)[C];2010年
2 华迦;冯宝兴;;郑季翘批判形象思维论始末(下)[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4)[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杨斌鹄 实习生 宋春燕;西安设文学艺术最高奖[N];西安日报;2009年
2 范垂功;文学应放射出理想的光芒[N];人民日报;2010年
3 西安外国语大学文学院 张保宁;文学应善于发现时代的诗意[N];人民日报;2010年
4 王文革;文学不仅仅是一种知识[N];文艺报;2011年
5 泓峻;文学跨学科研究的限度[N];文艺报;2011年
6 季志敏;文学理想是创作中的灵魂[N];文艺报;2011年
7 记者 李晓燕 见习记者 陈若琳;银川市政协常委视察文学艺术工作发展情况[N];华兴时报;2010年
8 潘贤强;寻找文学艺术产业化的成功之路[N];中华新闻报;2008年
9 鲁枢元 苏州大学文学院;当文学遇见生态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10 鲁枢元 苏州大学文学院;当文学遇见心理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常如瑜;荣格:自然、心灵与文学[D];苏州大学;2010年
2 王建刚;政治形态文艺学[D];浙江大学;2007年
3 曾传芳;叙事策略与历史重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4 张守海;文学的自然之根[D];苏州大学;2009年
5 施立峻;审美批判与理性重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刘文良;生态批评的范畴与方法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7 徐华;汉魏之际艺术精神的嬗变[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于云;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与人文精神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9 李健;比兴思维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
本文编号:20488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048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