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主义的“语言学转向”与技术自律
本文选题:“语言学转向” + 形式主义 ; 参考:《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摘要】:形式主义将文学研究科学化为语言形式,并将其研究对象确立为具有本体论特征的文学性。这种"语言学转向"对现代及后现代文学理论和文化实践具有深远影响。它不仅使人们更加自觉地研究文学中的形式结构,而且,它本身也构成了意识形态的同谋者。在文学研究"向内转"的旗帜下,形式主义将文学研究的目标定为发掘意义得以生成的形式和机制。以此为基础,形式主义不仅实现了"语言学转向",而且在完成了文学形式自律的同时,迈向了技术自律。
[Abstract]:Formalism turns literary research into a form of language and establishes its object as a literary character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ntology. This "linguistic turn" has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modern and post-modern literary theory and cultural practice. It not only makes people more consciously study the form structure in the literary science, but also it constitutes itself. Idealist conspirators. Under the banner of "turning inward" in literary research, formalism sets the target of literature research as a form and mechanism to produce the meaning of excavation. On the basis of this, formalism not only realizes the "linguistic turn", but also makes self-discipline in the form of self-discipline in the form of literary form.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文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5JJD770119)
【分类号】:I04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列生;知识增长的四种方式[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2 梁苑;一个痴情者的心历路程——从《画梦录》看何其芳早期的创作面貌[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3 仇春霖;理性的呼唤——兼论德育的本质[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2年02期
4 裔昭印;希腊化时代的妇女与东西文化交流[J];北方论丛;1999年06期
5 刘小微;梦一样站立"的歌吟者——浅谈扶桑诗歌的艺术风格[J];北方论丛;2003年02期
6 冯毓云;艺术即陌生化——论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的审美价值[J];北方论丛;2004年01期
7 胡家荣;文革记忆的另一种叙述——王小波《黄金时代》解读[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2期
8 王干才;“实践”范畴生成考略[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9 李海平;人性与法治——中国法治道路的构建[J];长白学刊;2004年02期
10 姜保志;以人为本的哲学内涵和意义[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周可真;;生活论——哲学的后现代形态[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6年
2 刘建立;;试论自然观的人学基础[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防灾减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费多益;论科学的合理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田松;惠勒科学哲学思想初探[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杨学功;本体论哲学批判[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胡泓;从他者到他们[D];河南大学;2003年
5 刘翠;人的生存本体论结构[D];黑龙江大学;2003年
6 文贵良;危机与新生[D];复旦大学;2003年
7 王文;庞德与中国文化[D];苏州大学;2004年
8 丁立威;论乒乓球技术的审美特征[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9 周芸;新时期文学跨体式语言的语体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10 赵渤;人为价值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岳友熙;人类精神的诺亚方舟[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丁国旗;走出形式主义的牢笼——什克洛夫斯基后期文艺思想探讨[D];郑州大学;2001年
3 马惠琴;华裔美国人的文化身份[D];西北大学;2002年
4 黄学龙;论数字技术对电影艺术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5 林志刚;关于武术与西方体育审美方式特征的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倪晓燕;家庭内部关系:美国南方黑人社区镜像[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7 陈海明;科学假说探析[D];厦门大学;2002年
8 冯蔚清;《愤怒的葡萄》文体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赵平垣;对模仿论的反思[D];新疆大学;2003年
10 程科;实践思维方式与马克思主义哲学[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亦杨;;形式和反形式——视觉文化中的形与无形[J];美术研究;2007年04期
2 步朝霞;;形式作为内容——论文学的自我指涉性[J];思想战线;2006年05期
3 赵杨;;巴赫金的“艺术形式观”[J];中国俄语教学;2008年02期
4 王搤陵;;对形式主义、结构主义的批评与反思(上)[J];学术交流;2011年05期
5 陈思红;谈谈俄苏形式主义流派[J];国外文学;1992年03期
6 梅进文;;认知视野下的文学语言研究——以俄国形式主义为例[J];大众文艺(理论);2008年10期
7 王爱花;;陌生化与异在性——对形式的一点思考[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21期
8 赵永刚;;语篇分析整体论下的文学批评[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9 托尼·贝内特;张来民;;形式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1992年02期
10 托尼·本内特;强东红;陈春莉;;形式主义与超越[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06年00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沈彻 编译;颜色在此宣告了起义[N];东方早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陈建生;多元·有界[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2 生琳;两种文学本质观之争及其局限[D];吉林大学;2007年
3 徐焱;对西方艺术理论中“艺术作为形式”的再认识[D];山东大学;2011年
4 周莲红;托多洛夫对话批评理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115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111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