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批评:文学活动的价值指向及拓展
[Abstract]:Eco-criticism is a kind of literary activity phenomenon, but its value points to the theoretical horizon, the right identification, the experience way and the function effect,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general literary experience, because it needs a broad and extensive horizon. Its social practical utility is more obvious, and the reference to the contemporary living conditions of human beings and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is also more clear. From the aspect of science, ecological criticism must contain ecological thought, but it is not a simple explanation of the scientific elements of ecology. Its scientific idea is embodied in the infiltration, extension, derivation and combination of humanism. Therefore, its value refers to a very wide range of subjects and concerned with a wide range of radiation.
【作者单位】: 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生态批评与中国文学传统融合与学理构建研究”(项目编号:10BZW001) 山东理工大学人文社科发展基金项目“中西文论与生态批评研究”(项目编号:2010GGTD0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0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尚华;;贾平凹《怀念狼》的生态批评解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晏智杰;自然资源价值刍议[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3 包庆德,王金柱;生态伦理及其价值主体定位——从《新华文摘》文献反响看生态哲学的研究进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宣兆凯;环境伦理走向实践的路径探索——建构以环境保护机制效能为取向的环境伦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张红;;人性视域中的高校生态道德教育[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6年06期
6 盛国军;环境伦理学的后现代性、意义及困境[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7 王素娟;对生态伦理的几点认识[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8 汤天滋;主要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经验述评[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2期
9 王超,李奇伟;罗尔斯顿的自然价值论[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孙道进;“荒野”自然观:环境伦理学的本体论症结[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额尔敦扎布;;自然资源价值辨析——兼评劳动价值论不能说明自然资源价值说[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曾建平;自然之思[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张德昭;内在价值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高正夏;基于变值系统理论的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5 周书俊;选择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6 易东平;救人救己与害人害己[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刘敏;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价值评价与文化生态保护更新[D];重庆大学;2004年
8 刘孝廷;未来的哲学研究——未来形而上学导论[D];吉林大学;2004年
9 曹孟勤;生态伦理哲学基础的反思[D];清华大学;2004年
10 马晶;环境正义的法哲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丽军;生态文学:存在困境的艺术显现,精神革命的审美预演[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罗辉;山东省水资源优化配置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3 段洪波;论环境权的伦理基础[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4 戴尊红;生态道德教育与理性生态人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姜雪莲;人与自然关系的现实审视——兼谈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危机[D];四川大学;2003年
6 刘树伟;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性解读[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7 王欣;论可持续科技创新[D];吉林大学;2004年
8 刘建金;论生态伦理学的理论创新[D];中南大学;2002年
9 徐少亚;生态伦理:超越人类中心论与非人类中心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广义;自然价值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永顺;孙海龙;;生态美学视阈下的文艺理论研究[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刘文良;;自然生态与精神生态的双重救赎——生态批评视域中的“狼文化”[J];青海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3 支运波;;文学性与关怀意识:生态批评的旨趣[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建国;;生态批评中的伦理因素[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泽文;生态批评:颠覆“文学是人学”[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2 刘蓓;生态批评:滥觞于文学之思[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3 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厦门大学“生态文学”研究团队负责人 王诺;生态批评的界定与任务[N];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
4 施秋香;生态批评研究凸显“中国特色”[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5 王诺 程相占 王晓华;生态批评的跨学科思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王宁;生态批评与生态文明建设[N];中国文化报;2010年
7 张华;生态批评不是纯粹的文学批评[N];中国文化报;2010年
8 鲁枢元;生态批评的视野与尺度[N];中国艺术报;2005年
9 张皓 宋雄华;生态批评的多种声音[N];文艺报;2003年
10 依可;我们究竟从哪里开始走错了路[N];文艺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刘文良;生态批评的范畴与方法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2 胡志红;西方生态批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3 王诺;欧美生态批评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刘蓓;生态批评的话语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宋丽丽;文学生态学建构——生态批评的思考[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6 张守海;文学的自然之根[D];苏州大学;2009年
7 秦春;中国文学教育历史轨迹及价值反思[D];苏州大学;2009年
8 何志钧;文艺消费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薇;生态批评的重审与理论新开拓[D];中南大学;2005年
2 蒋文;生态危机中的文化反思[D];四川大学;2007年
3 顾冀梅;乔纳森·贝特生态批评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4 张莉;开启回归自然之窗[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大艳;灭绝还是共存—《白鲸》和《怀念狼》生态文化主题分析[D];西北大学;2008年
6 何立强;生态批评视域下的文学与自然[D];湖南科技大学;2007年
7 李卉;生态批评的视野与方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8 路璐;生态批评及其限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9 樊文娟;文化诗学和生态批评的文化视角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王永霞;在自然的沉思中相遇—陶渊明与梭罗的自然观比较论[D];兰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241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124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