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介入——当代社会境遇下的实验艺术教学

发布时间:2018-08-25 12:09
【摘要】:对于今天的学院而言,如何集合官方与民间、学院与机构、主流与边缘、国际与国内的当代力量;打破惯有思维模式,打通中西差异,产生跨越边界的实验;凸显新媒介、跨学科等当代艺术形态已成为时代的重点。从大众媒体制造出来的图像和语言世界已成为了具有导向性的"主要"文化,它已渗入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并且对地方文化不断施加深刻的影响。
[Abstract]:For today's colleges, how to bring together the contemporary forces of government and civil society, colleges and institutions, mainstream and marginal,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break the traditional mode of thinking, break through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and produce experiments across borders; and highlight new media. Cross-disciplinary and other contemporary art forms have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times. The world of images and languages created by mass media has become the leading "main" culture, which has penetrated into every corner of the world and exerte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local culture.
【作者单位】: 广州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
【分类号】:J0-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牛月明;对“文学”作为学科能指的反思[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张旭光;;迈进自由的心境——浅议中国当代艺术[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3 卢淑梅;;翻译中的语境和语域——从翻译《画眉嘴国王》谈起[J];邢台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童庆炳;;论文学语言文本的三重语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何文俊;;从子集到学科伙伴——翻译研究与比较文学[J];网络财富;2009年10期

6 贾蔓;罗越先;纳张元;;消费主义文化语境中的文学现象论[J];当代文坛;2009年05期

7 王正林;;数字媒体艺术的形式语言特征[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20期

8 罗震山;;文化心理-语境-语用——以《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话语为例[J];文学界(理论版);2010年06期

9 罗婧婷;;浅谈文学作品“对话”演播中的语境还原[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7期

10 谭君强;;后经典视阈中的审美文化叙事学[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高楠;;走向解释的文学批评[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李敏;董轩;;民族色彩的流行化[A];2001-2003中国流行色优秀论文集[C];2003年

3 张传彪;;对汉字语境下后现代解构主义的思考[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麻显钢;;中国现当代艺术中“性”的遮蔽与张扬[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贺松;;文章语言的模糊艺术[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6 李亮之;皮永生;马丽;;色彩语意表达[A];色彩科学应用与发展——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凌云 龚云瑞;商业语境下的散文创作[N];宜春日报;2005年

2 傅汝新;大众文化语境中的文学[N];辽宁日报;2003年

3 何群;多元对话语境中的文学理论建构[N];社会科学报;2004年

4 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生 黄学龙;视觉文化语境中摄影文学的艺术策略[N];文艺报;2001年

5 张佳;当代乡民艺术:危机与生机[N];中国教育报;2006年

6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王雪峰;当下文化语境中弘扬现实主义艺术精神的意义(下)[N];美术报;2007年

7 武汉市江汉大学人文学院 吴艳;“一”与“多”的环路运动[N];社会科学报;2003年

8 姜耕玉;关于批评的“语境”“立场”及文本真实[N];文艺报;2002年

9 陆扬;文学不是常有振聋发聩的力量吗?[N];文艺报;2004年

10 戴冠青;中国文论的焦虑与选择[N];文艺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旭;中国新时期文学理论言说者的身份认同[D];山东大学;2008年

2 陈喜荣;加拿大女性主义翻译研究中的性别[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3 莫运平;诗学形而上学的建构与解构[D];浙江大学;2005年

4 陈立华;用戏剧感知生命[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吴岚;“世界文学”视域下的中日现代文学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庆华;语境与文学翻译[D];广西大学;2003年

2 赵春燕;古汉语的异质性对古典文学翻译及其研究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6年

3 李娜;从文学是什么到文学性是什么[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_(;语用顺应理论下《围城》英译本中的译者主体性的体现[D];青岛科技大学;2008年

5 魏清光;语境与文学翻译[D];上海海运学院;2002年

6 李畅;文学翻译与语境[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7 杨佳;[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8 石俊玲;日常生活审美化与文艺学的新问题[D];河北大学;2006年

9 冯嘉洁;论艺术语言词语变异搭配的逻辑基础[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魏雪;文学翻译中人物形象与语境的依存关系[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2028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2028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7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