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论中国艺术学科体系的内涵、外延和基本构架

发布时间:2018-09-05 12:47
【摘要】:艺术学科体系是关于人类艺术实践活动系统知识的总和,其基本内涵包括艺术史论和艺术创作实践与应用两大体系。艺术学科体系的外延包括所有关于艺术史论体系和艺术创作实践与应用体系的相关学科,主要有一般艺术学、特殊艺术学、边缘艺术学、新兴艺术学四大部类。这也构成了艺术学科体系的基本构架。建设中国艺术学科体系应坚持民族性与包容性相统一、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创作)相统一、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统一、哲学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基本原则。
[Abstract]:The subject system of art is the summation of the systematic knowledge of human art practice activities. Its basic connotation includes two systems: art history theory and artistic creation practice and application. The extension of art discipline system includes all the related disciplines about art history theory system, art creation practice and application system, including general art, special art, marginal art and emerging art. This also constitutes the basic framework of the art discipline system.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art discipline system should adhere to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unity of nationality and inclusiveness, universality and particularity, theory and practice (creation), history and times, philosophy and science.
【作者单位】: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产业研究所;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艺术学科体系建设研究”(项目批准号:07JZD0032)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J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黄会林;;关于中国艺术学科体系建构的思考[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2 张法;;艺术学在中国的体系性困惑[J];学术月刊;2006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毓秀;;浅谈舞蹈艺术的综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2 张传开;古希腊哲学范畴发展的历史和逻辑[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3 谢健;冯建国;;李煜词中的女性审美意象和艺术自叙性[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刘康凯;;审美意识形态论争中三种替代性理论方案考察[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5 李继武,李武军;深化劳动价值论的客观根源和现实目的[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6 杨芳;;论现代水墨的精神特质[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7 许英英;矫苏平;;谈空间序列的节奏[J];安徽建筑;2008年04期

8 肖晴;;符号中的美与设计思维——波特兰市政厅的形象与精神分析[J];安徽建筑;2011年01期

9 吕明,方罗来;法治是基本环境 德治是根本策略——统治阶级意志实现的问题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10 李颖红;保安处分与劳动教养制度的比较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雪林;;二十一世纪经济伦理学研究综述[A];伦理视野下的社会发展——第17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李兵;;试论道德的人类学基础[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王铁铮;;关于中东国家现代化问题的思考[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增编)[C];2006年

4 张玉琛;;从道德规范角度释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林坚;;世界城市建设与世界公民培育[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奠定世界城市基础——2010城市国际化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牟进;;编辑臧克家研究——兼探编辑规律是什么[A];中国编辑研究(2007)[C];2007年

7 袁张帆;;海德格尔存在论的语言观对思想政治教育语言的启示[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宋浩;;论民族性与科学哲学[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9 刘红玉;彭福扬;;产业与产业生态化[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10 黄威威;;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技术观及其当代启示[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蒋莹;医疗园林的起源与发展[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5 王强;马克思主义环境利益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郭芳;自然体育分类体系构建及其生态化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凤莲;马克思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挑战[D];南开大学;2010年

8 周鹏;台湾财政收支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代俊兰;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及当代价值[D];南开大学;2010年

10 何东;论自觉误读[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阮晓毅;我国柑橘产业化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余晓玲;以农地为依托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陈哲;中国传统纹饰在现代装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董鸣;丝网版画的印痕魅力[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祁远;阿拉伯共产主义运动初探[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徐姗;推进中共党内民主建设的有效途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徐白雪;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形态的大众化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雷志华;;好戏连台 异彩纷呈——第四届中国艺术节甘肃省参演剧目综述[J];党的建设;1994年08期

2 赵榆;;略论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J];收藏家;1994年06期

3 尹吉男;前卫概念伤病员[J];读书;1995年01期

4 ;中国艺术走向国际的必然性[J];艺术界;1997年02期

5 ;如何进入海外市场[J];艺术探索;1999年01期

6 ;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在职硕士学位研究生集中班招生简章[J];美术观察;2004年12期

7 ;第七届中国艺术节在杭州隆重开幕[J];观察与思考;2004年18期

8 刘敏;建艺术虹桥 促中泰友谊——追记“中国艺术团”乙酉春节期间赴泰国访演[J];中外文化交流;2005年05期

9 佳萱;;金秋香港佳士得满盘珠玉待君“淘”[J];艺术市场;2005年11期

10 彭迪;;打造中国艺术的国际影响力[J];中国美术馆;2005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学海;;新世纪中国艺术美学展望(提纲)——以中国画,中国内衣市场行情为析例[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2 彭肜;;论中国当代艺术的文化认同与身份策略[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蓝庆伟;;批评的演进——中国早期当代艺术批评家的转向[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4 陈诚;万娜;;“文艺意识形态学说学术研讨会”综述[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5 孟庆耘;;艺术市场管理策略探究[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6 田亚洲;杨维民;;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对当代流行艺术的反思[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苏典娜;;从徐冰看当代艺术的“后殖民批评”[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8 王拥军;;重提现代性:当代艺术的标准质疑[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葛士恒;;后殖民语境下的文化资本争夺战——对“中国符号”热的再探讨[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10 刘道广;;艺术活动及审美对社会文化基调的影响[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廖君;第八届中国艺术节公开征选形象大使[N];中国改革报;2007年

2 陆璐;形成艺术科研教育创作三足鼎立发展格局[N];中国文化报;2007年

3 顾维洁;谁来赞助中国艺术?[N];上海证券报;2006年

4 记者 黄小驹 驻湖北记者 彭蓉;第八届中国艺术节隆重开幕[N];中国文化报;2007年

5 万一邋廖君;艺术节:由小众之节到“人民的节日”[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6 李峰;67件千万元中国艺术品意味着什么[N];中国文化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石一宁;改革推进了艺术研究[N];文艺报;2003年

8 张亚萌;中国艺术:正确和客观地对待外来文化的影响[N];中国艺术报;2007年

9 张云宽;第八届中国艺术节江城启幕[N];湖北日报;2007年

10 特派记者 石勇;“八艺节”武汉主会场昨晚揭幕[N];黄石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涛;俯仰天地与中国艺术精神[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2 易存国;乐神舞韵:华夏艺术美学精神研究[D];东南大学;2001年

3 郭峰;当代中国艺术市场及其互联网经营模式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娅林;禅宗思想对中国艺术的影响[D];东南大学;2004年

2 梁虹;论南洋四国的中国艺术(1644-1949)[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凡;“舞”:中国艺术的审美基型[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4 葛红刚;后现代主义和中国——全球化语境下中国艺术文化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李响;传统媒材介入当代艺术作品及其意义的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姚学静;综合材料媒介与中国当代艺术二十年[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刘新纲;中国传统艺术符号在现当代艺术中的运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崔红文;理性与信仰视域下的中西艺术精神[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海峰;论中国当代艺术策展人的本土艺术价值取向[D];西南大学;2008年

10 陈庚;新中国艺术管理体制的生成[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2243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2243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8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