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现代文论对纯形式观的探讨及理论价值
[Abstract]:Because of the direct or indirect enlightenment of Kant's aesthetics, modern literary theorists, such as Wang Guowei, Wen Yiduo, Zong Baihua and Zong Baihua, have paid close attention to the form problem. They have consciously constructed the formal theory in their works, and they regard form as the core factor of the essence of art. This kind of construction not only endows the modern literary theory with different factors from the traditional heterogeneity, but also shows the modernity characteristic of the modern literary theory from one side.
【作者单位】: 集美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0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洪永稳;简析康德美学中审美与人的自由[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徐明军;蔡元培思想发展的一个环节:从伦理代宗教到美育代宗教[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3 张重岗;《红楼梦》悲剧说解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4 胡玉鸿;;“自然人”的社会与“自然人”的法律[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东方朔;《仁学》之通与塞──谭嗣同与古今中西之辨[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6 邓晓芒;康德自由概念的三个层次[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黄献文;论新感觉派小说的乡土、传统情结[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9年05期
8 姚朝文;论文艺发展的雅俗演化律[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9 庄锡华;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的三维解读[J];广东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10 王晚霞;一个迷失于真善美三维中的现实女人——从本体论分析包法利夫人[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袁进;;儒家与历史进步主义[A];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翻译文学与中国文学近代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平;康德与中国现代美学思想[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伍世昭;比较诗学视野中的郭沫若早期心灵诗学[D];暨南大学;2002年
3 李丽;《人间词话》辨[D];暨南大学;2003年
4 陈迎年;感应与心物——牟宗三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齐成民;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京派批评[D];复旦大学;2003年
6 陈海静;审美自由论[D];复旦大学;2003年
7 韩志伟;实践与辩证法——从对象性思维方式到实践性思维方式[D];吉林大学;2004年
8 袁建新;科学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结构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9 刘东玲;文学体制化与作家创作转型[D];复旦大学;2004年
10 刘泽民;试论实践存在论的美学思考方式[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庆东;《小说月报》与中国小说现代化的转型[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王海涛;从刘熙载到王国维——兼论中国传统美学的近代转型[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3 程镇海;论蔡元培美育观的现代性[D];浙江师范大学;2002年
4 周黄琴;王国维紧张人生的解读[D];湘潭大学;2002年
5 李杰;朱光潜的生命美学观[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李红;中国传统诗教批判[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詹冬华;李健吾文学批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8 周治伟;世界公民观点下的永久和平[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9 孙丽萍;古典诗学的现代阐释[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10 王泽庆;论“美是道德的象征”[D];安徽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向阳;;汉译西方诗学话语空间的拓展——摭论代迅先生《西方文论在中国的命运》的理论视界[J];名作欣赏;2011年20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俞兆平;从科学主义角度拓展中国现代文论研究视野[N];文艺报;2003年
2 朱水涌;超越前现代与现代的紧张[N];文艺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王宏宇;跨文化文学理论研究的积极探索[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4 赵崇璧;“新世纪文艺学的发展走向”学术研讨会综述[N];文艺报;2006年
5 北京语言大学 高旭东;说自己的话[N];社会科学报;2004年
6 孙书文;文学理论:中国语境与中国问题[N];文艺报;2006年
7 杨春时;走出文艺理论的困境[N];文艺报;2001年
8 杨春时;超越主体性文论 建立主体间性文论[N];文艺报;2003年
9 童庆炳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主任;童庆炳:文学理论的中国话语从哪里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10 刘方喜 张中良 执笔;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俞晓霞;精神契合与文化对话[D];复旦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向菲;中国现代文论中典型理论流变考论[D];郑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2415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241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