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当代文学本质论观念嬗变的“人学”向度

发布时间:2018-11-26 19:18
【摘要】:当代文学理论观念变革呈现出多元探索发展的趋势,形成了多种倾向或理论思潮,其中之一是人本主义或"人学"思潮。当代文学本质论观念嬗变的"人学"向度,表现为着重从文学与人性、人生、人的主体性和自由精神的视角,来理解和阐释文学的"人学"本质特性与价值功能,形成了诸如文学主体论、人生论、心灵情感论、精神自由论等多种理论观念。通过对这种理论观念嬗变的具体考察可知,这是新时期以来文学实践创新发展和理论探索不断积累与沉淀的结果,它反映了当代文学实践中人的主体意识觉醒和强化的新现实,反映了改革开放时代条件下人们追求人性解放与自由发展的新要求,反映了文学理论自身逐渐突破既定理论观念束缚,实现自我解放和创新发展的新探索。它不仅为说明和解释文学现象开拓了新的理论视野,而且也能够以理论的力量反过来影响文学实践和社会现实,促进现实的进一步变革发展。
[Abstract]:The transformation of contemporary literary theory presents a trend of pluralistic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forms a variety of tendencies or theoretical trends, one of which is humanism or "humanis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terature and human nature, life, human subjectivity and the spirit of freedom, we can understand and explain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value functions of litera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concept of essence of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human studies", and "human studies", as well a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literature and human nature, human life, human subjectivity and the spirit of freedom. It has formed a variety of theoretical concepts such as literary subject theory, life theory, mind emotion theory, spiritual freedom theory and so on. Through the concrete investigation of the evolution of this theoretical concept, we can see that it is the result of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iterary practice and the continuous accumulation and precipitation of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since the new period, and it reflects the new reality of the awakening and strengthening of human's subjective consciousness in the practice of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It reflects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people's pursuit of the liberation of human natur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freedom under the era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reflects the new exploration of literary theory itself gradually breaking through the shackles of established theoretical concepts and realizing self-emancipation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 It not only opens up a new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for explaining and explaining literary phenomena, but also can influence literary practice and social reality in turn with the power of theory, and promote the further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reality.
【作者单位】: 湖北师范学院文学院;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当代文学理论观念的嬗变与创新研究”(12AZW004) 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唯物史观视野与当代文论问题研究”(11wx01)
【分类号】:I0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换生;论先锋文学与人道主义[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 涂途;;蔡仪美学观的启示[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3 朱献贞;;否定还是应该继承?——关于1980年代文学的启蒙精神[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朱立元;孙士聪;刘凯;;试论新时期以来中国文艺学的大发展[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5 涂途;;丰富和发展唯物辩证法本体论——蔡仪美学观的启示[J];武陵学刊;2010年03期

6 徐慧琴;;试论20世纪游记散文的精神主体性追求[J];沧桑;2010年04期

7 徐国源;论朦胧诗的主体寻求与建构[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8 黄文祥;“文学主体性”:理论建构及意义[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9 江腊生;;世纪末的诱惑与选择——中国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本土存在[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10 陈其相;;始终坚持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指导地位——驳对《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种种责难[J];长沙水电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程光炜;;一个被重构的“西方”——从“现代西方学术文库”看八十年代的知识范式[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杨庆祥;;“主体论”与“新时期文学”的建构[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3 黄平;;“文本”与“人”的歧途——“新批评”与八十年代“文学本体论”[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4 刘悦笛;;当代中国美学:问题与反思[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刘悦笛;;当代中国美学:问题与反思[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6 何浩;;文学自主性30年及其与文化研究的论争——孤独者与道德公民的形象书写[A];改革开放30年中国文学与文学批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陈诚;;30年来文学本体论研究的进展与问题[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8 孙德喜;;姚雪垠与刘再复论争的反思[A];纪念姚雪垠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新文学学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杨素秋;“文革文学”与“新时期文学”的关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刘波;“第三代”诗歌论[D];南开大学;2010年

4 文浩;接受美学在中国文艺学中的“旅行”:整体行程与两大问题[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惠;“理论旅行”——“新批评”的中国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鲁美妍;当代知识分子小说60年的发展历程和文学价值综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7 迟蕊;鲁迅杂文诗性品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8 吴岚;“世界文学”视域下的中日现代文学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9 李自雄;文学本质观:历史审视与当代重建[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蔡颖华;沈从文文学经典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佳;新时期以来文学审美论的嬗变及其反思[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强向丽;论新时期政治抒情诗[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3 田宇;主体性建构写作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金磊;论贾平凹散文的主体意识[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党丛丛;哈贝马斯主体间性视角下译者主体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罗建维;中国新世纪启蒙文学转型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周玲玲;论城乡意识与中国1930年代文学[D];南京大学;2011年

8 唐蕾;中国“新感觉派”研究史论[D];南京大学;2011年

9 吴忻;论聂鲁达诗歌的主体性表现[D];浙江大学;2011年

10 韦凤彩;论凌力长篇历史小说的悲剧意识与“文明”视角[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剑晖;;文学本体:反思、追寻与建构[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人学”批评三探[J];戏剧文学;1990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曾镇南;科学发展观与文学新内涵[N];人民日报;2006年

2 何建明;用手中的笔创造和谐氛围[N];光明日报;2006年



本文编号:23593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3593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c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