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原典——就文艺学教材编写问题访谈童庆炳先生
[Abstract]:At present, the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Literature and Art Research Center, headed by Professor Tong Qingbing, has made a new way in the compilation of literature and art theory textbooks. This shows a change in the way of thinking and the emphasis of the theory.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reasons for this change and answer related questions, Professor Zhao Yanqiu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Zhao), editor of our journal, interviewed Mr. Tong Qingbing by email from April 20 to May 8. In the interview, Tong Qingbing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ong) made an enlightening answer on the methods, ideas and related theoretical thinking, literary canon, ideology and so on. The full text is now published for the reader.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彦峰;;文学理论的政治倾向——从特里·伊格尔顿理论思想的历程探究其文学观[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11期
2 李春青;;文学理论:徘徊于审美与意识形态之间[J];社会科学辑刊;2008年04期
3 张公善;;《儿童小说中的语言与意识形态》:填补儿童文学理论的空白[J];出版参考;2011年01期
4 李兵;;误读:意识形态的一种征兆[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5 游二川;当代文艺理论研究的新切入点[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6 陈定家;2000年中国文论研究一瞥[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7 王媛;;关于《当代西方文学理论》的政治批评的思考[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7年10期
8 马驰;文学理论美学化是否可能——对文论界一些流行观点的思考[J];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02期
9 谭好哲;论文艺意识形态性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10 王光明;南帆;孙绍振;;学科开放与文艺理论建设[J];山花;199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龙;陈粤;;美学和意识形态的虚妄——浅谈保罗·德曼的“文学性”理论[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2 陈军;;建国以来文学理论教材建设管窥(之二)——以体裁与文学作品形式构成因素关系问题为例[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张冠华;;危机:文艺理论的正常状态——“危机”话题讨论之后的思考[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4 李龙;;文学理论的“问题性”:语境和方法[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5 吴子林;;文学与政治的双重迷失——“文革”时期文学理论及其反思[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1.1)[C];2011年
6 谢明华;;“登高能赋”和“登高必赋”两说与刘勰文学理论的传承关系[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7 李树刚;潘宏宇;;浅谈“工程装备型”矿井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A];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王元骧;;文学理论能“告别”吗?[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9 陈子华;;走出传统的泥沼——论朱熹义利观的再生意涵[A];闽学与武夷山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付文慧;;从中国“寻根小说”的英译透视意识形态和诗学取向对翻译文本选择的影响[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辛楠;对文论前沿问题的思考[N];文艺报;2010年
2 何群;文化研究中的文学理论[N];学习时报;2004年
3 张炯;学习和发扬邓小平的文学理论思想[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4 记者 周玉宁;文学理论建构的国际对话[N];文艺报;2004年
5 主持人 崔立秋 特邀嘉宾 李茂民 魏鹏举 付国锋;文学理论学科性之反思[N];河北日报;2002年
6 王元骧 赵建逊;理论偏见是怎样形成的[N];文艺报;2003年
7 刘斯奋;我们是否还需要文学理论?[N];文艺报;2004年
8 董学文;文艺理论:与荒凉和冷落对话[N];文艺报;2005年
9 王文戈;如何读文学?[N];光明日报;2000年
10 刘军;关注文学理论的自觉性[N];中华读书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欣;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电影对女性形象的叙述与展示[D];复旦大学;2005年
2 罗生全;符号权力支配下的课程文化资本运作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3 王晓梅;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探源[D];复旦大学;2005年
4 刘琛;图像叙事:当代文化的视觉转向[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5 包立峰;意识形态幻象与晚期资本主义现实[D];吉林大学;2009年
6 戚咏梅;深陷重围的骑士精神——高文诗人及其《高文爵士和绿色骑士》[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宏图;都市叙事中的欲望与意识形态[D];复旦大学;2003年
8 方珏;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探要[D];复旦大学;2006年
9 汤斌;英语疫情新闻中言据性语篇特征的系统功能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10 张保权;转型社会中的经济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尚丹露;身体·审美·意识形态[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天保;伊格尔顿文学理论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李丽杰;伊格尔顿文学理论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吴峰敏;伊格尔顿意识形态文学批评理论透视[D];山东大学;2005年
5 刘长星;从文学批评到文化理论[D];新疆大学;2005年
6 金秀华;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后现代表现[D];吉林大学;2005年
7 李颖;从批评话语分析的角度看美国关于气候变化的新闻报道[D];厦门大学;2008年
8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余建荣;论张爱玲的文化历史意义[D];华侨大学;2005年
10 阳春兰;意识形态对文学翻译的操纵[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3729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372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