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贾植芳先生的人格精神及其学术贡献——以其翻译实践为重点

发布时间:2019-01-20 09:51
【摘要】:集作家、翻译家和人文学者于一身的贾植芳先生,一生所经半个多世纪的苦难,成就了其从一个山村孩子到"七月派"知名作家和人文学者的炼狱之路,它不仅铸就了其作为一名现代知识分子丰富多面的形象和深厚的人格魅力,也形成了其开阔的文化视野和多元的文学观念,更以知行合一的实践理性融入他的学术品格,其贯穿一生的翻译实践在这里承担了重要功能。
[Abstract]:Jia Zhifang, who is a writer, translator and humanities scholar, has accomplished his purgatory journey from a mountain village child to a famous writer and humanities scholar of the "July School" after more than half a century of suffering. It not only cast his rich and varied image and deep personality charm as a modern intellectual, but also formed his broad cultural field of vision and pluralistic literary concept, and integrated his academic character with practical rationality of integration of knowledge and practice. The translation practice, which runs through the whole lif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here.
【作者单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
【基金】:上海外国语大学“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子项“当代中外文学关系研究”资助(项目编号:211YYSBH01)
【分类号】:I206.6;I0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钱理群;“人类史前时期的风俗画”——读《贾植芳小说选》[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器友;20世纪末我国文学颓废主义论纲[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张光芒;论中国现代文学的启蒙叙事[J];北方论丛;2001年04期

3 王炜;;外国文学名著的出版与读者市场[J];编辑之友;2006年03期

4 张少美;;“五四”视域下郁达夫的创作理论与倾向[J];池州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符杰祥;左翼浪漫主义文学命运的历史反思[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6 王明琦;时代的水手 文学的祭司——勃留索夫及其文学创作[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7 刘方政;早期话剧与外国戏剧[J];东岳论丛;2002年06期

8 王颖;;《沉沦》中的“新爱情观”[J];大众文艺;2011年04期

9 钱理群;“人类史前时期的风俗画”——读《贾植芳小说选》[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夏敏;;日本观与文学观的绞缠——郭沫若前期文学道路与日本影响的复杂性[J];郭沫若学刊;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姜铮;;论《<少年维特之烦恼>序引》[A];创造社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燕芬;执守·反拨·超越[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叶启良;论七月派小说创作[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温奉桥;现代性视野中的张恨水小说[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毛丹武;现代性中的阶级和民族[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5 陈怀琦;语丝社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6 张大伟;“左联”文学的组织与传播(1930-1936)[D];复旦大学;2005年

7 张黎;中国文学传统的现代回响及其与“现代性”之关系[D];复旦大学;2005年

8 咸立强;创造社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9 赵艳花;突围与回归[D];山东大学;2005年

10 石秋仙;论中国早期电影与文学的互动关系[D];山东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嗣勇;战争岁月里的文化生命[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彭胜华;五四新文学与五四运动及五卅运动[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荣丽春;生命的焦灼与抗争——余华作品现代性的探析[D];延边大学;2003年

4 赵晖;时代冲击下矛盾的女性世界--谈白朗文学创作[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刘麒麟;家园下的张力[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6 张咏梅;依于传统 游于现代[D];青岛大学;2005年

7 魏立忠;焦虑:20世纪40年代文学创作中的精神现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陈放;寻根小说的文化取向及其意义[D];延边大学;2005年

9 姚秋华;论师陀小说的现代性品格[D];河北大学;2006年

10 闫芳芳;契诃夫的戏剧在中国的传播与演变[D];兰州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琳;;翻译的文化解读[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王凤霞;文化翻译论和尤金·奈达“读者反映论”的比较[J];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王真;;论文化翻译中的语用等值[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4 袁晓红;刘芳华;;文化翻译的“度”——以文学翻译为例[J];长城;2009年02期

5 孙洪建;孙志杰;;以《红楼梦》的翻译为例谈文化翻译的新理念[J];文学教育(上);2008年08期

6 李翔一;;文化翻译的创造性叛逆与最佳关联[J];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7 刘扬;;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观对文化翻译的负面影响[J];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2007年05期

8 方汉文;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与通约[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9 周龙英;沈丽华;;认知图示理论与文化翻译的归化,异化[J];江西化工;2007年04期

10 段峰;;苏珊·巴斯内特文学翻译思想述评[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宁;;民俗文化翻译初探——以《福乐智慧》中民俗文化的英译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2 张亚丽;;戏剧翻译标准问题初探[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薛高保;;理解与翻译[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4 胡德香;;解读钱钟书的文化翻译批评[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张德让;;“以己之滔滔,益彼之滔滔”——评潘文国《赫兹列散文精选》文言笔法[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6 张曼;;翻译:文化在文本间穿行——张爱玲文学翻译初探[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熊辉;;简论郭沫若的“风韵译”观念及其历史意义——兼论20世纪中国翻译标准理论的演进[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8 林凤来;;《围城》中的幽默比喻及其英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刘金龙;刘晓民;;论冰心翻译的“读者意识”与翻译原则[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10 刘筱华;邹慧民;吴春明;;美之集萃与再现[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青衣;翻译全球文化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N];中华读书报;2006年

2 刘舒曼;《恋人絮语》中的东方文化翻译指瑕[N];中华读书报;2008年

3 杨乃乔;比较文学中的文化研究[N];人民日报;2007年

4 傅谨邋中国戏曲学院研究员;中华民族艺术的绚丽长卷[N];中国文化报;2007年

5 柳晓;学科的“再生”[N];中国文化报;2006年

6 钱海源;进退维谷中的文艺批评[N];文艺报;2005年

7 记者 邹秉融;艺术要为安康经济发展服务[N];安康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张元章邋实习生 李轻舟;古元创作堪称民族发展编年史[N];珠海特区报;2008年

9 记者 余宁;艺术大展纪念郭味蕖诞辰百年[N];中国艺术报;2008年

10 周宪;读来别有一番滋味[N];光明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任一鸣;蒋彝作品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2 陶丽霞;文化观与翻译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3 段峰;透明的眼睛:文化视野下的文学翻译主体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4 何子章;差异及对立的终结[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5 吴文安;文学翻译中的美学效果比较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6 李龙泉;解构主义翻译观之借鉴与批判[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杨全红;钱锺书翻译思想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8 陈喜荣;加拿大女性主义翻译研究中的性别[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肖曼琼;翻译家卞之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德玲;接受美学视角下儿童文学的文化翻译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2 钟鸣;[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3 康舒;价值特定文类与译品:文化断裂反思[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4 刘小叶;论文化翻译[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陈曦;华裔美国作家离散视角下的文化翻译[D];暨南大学;2009年

6 丁辉;文化翻译中的动态交际语境顺应[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周彦希;论译者的跨文化意识[D];南华大学;2008年

8 黄东华;《浮生六记》两个英译本的比较—文化视角[D];中南大学;2006年

9 赖娟华;从后殖民主义视角分析文化翻译现象[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10 吴玲玲;翻译家林语堂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119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4119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b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