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反思型文艺学研究:文艺学研究的当代形态

发布时间:2019-02-11 21:30
【摘要】:20世纪90年代提出并讨论十余年的中国文论"失语症"问题,是一个有意义的话题,但纠缠于此却没有必要。因为这会忽视当今文艺学研究共同体已然迈进了一种反思型的研究范式之中的事实,更会对反思型文艺学研究的特征、效用等进行不必要的忽视。反思型文艺学研究具有从"口头禅"走向"真觉悟"、从平常误识走向科学反思、有自觉的知识建构等重要特点,这无疑可以避免对当下的文学现象与问题作意识形态的屏蔽的局限,并让文艺学研究的范围、对象、方法、范式等都得以转型,同时也捍卫了较为科学的参与性与实践性。虽然反思型文艺学研究也有其局限性,但它依然是文艺学研究的当代形态。
[Abstract]:It is a meaningful topic to put forward and discuss "aphasia" in Chinese literary theory for more than ten years in the 1990s, but it is not necessary to dwell on it. Because this will ignore the fact that the present literary and art research community has stride into a reflective research paradigm, and will unnecessarily ignor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utility of the reflective literature and art research. The research of reflective literature and art has some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from "mantra" to "true consciousness", from ordinary misknowledge to scientific reflection, and from conscious knowledge construction. This can avoid the limitation of ideological shielding to the current literary phenomena and problems, and make the scope, object, method and paradigm of literature and art research transform, while safeguarding the more scientific participation and practicality. Although the study of reflective literature and art has its limitations, it is still the contemporary form of literature and art research.
【作者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陶东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文艺学的学科反思[J];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盖生;;“日常生活审美化”与文艺学关系质疑——并就“文学理论边界”讨论向陶东风先生请教[J];求索;2006年01期

2 刘翠霞;视觉化传播对当代审美文化的影响[J];唐都学刊;2005年03期

3 朱立元;;关于当前文艺学学科反思和建设的几点思考[J];文学评论;2006年03期

4 陶东风;;文学的祛魅[J];文艺争鸣;2006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俊玲;日常生活审美化与文艺学的新问题[D];河北大学;2006年

2 张汝山;当代时尚模特文化审美透视[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熊琴琴;视觉传达设计的文化传播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4 刘卿霞;从“人生艺术化”到“日常生活审美化”[D];暨南大学;2006年

5 张富宝;反思、批判与重构[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6 韩笑;弄堂人生—试论王安忆上海题材小说的城市文化书写[D];吉林大学;2007年

7 张权生;凝重的哲思与诗性的轻盈[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卢衍鹏;中国当代文化研究中的身份问题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7年

9 任萍华;费瑟斯通的消费文化理论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10 余艳;“走向文化诗学”与“走向文本社会学”之辨[D];南昌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陶东风;大学文艺学的学科反思[J];文学评论;2001年05期

2 陶东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文艺社会学的重建[J];文艺研究;2004年01期

3 陶东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文化研究的兴起——兼论文艺学的学科反思[J];浙江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顺庆;罗富明;;“失语症”与中国文论的“话语转换”[J];红岩;2011年S2期

2 曹顺庆;黄文虎;;中西比较中的求同趋势与汉学主义之根源[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04期

3 王超;;变异学与比较文学可比性疆域的垦拓——论比较文学变异学的核心价值体系[J];青年文学家;2011年14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舒坤尧;危机:文学理论的正常状态[D];郑州大学;2005年

2 谢春艳;罗曼·雅各布逊诗性功能理论阐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4201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4201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8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