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指与虚指:艺术视野下的文字与图像关系再探
[Abstract]:The signifier of a word is a regular line, which refers to the concept that represents the objective thing, and the concept is the basis of the thought.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expression of the thought, the text refers to the real meaning. The signifier of image refers to the meaning represented by the concrete image composed of these lines, colors and volumes, which can be grasped by the senses, such as lines, colors, volumes, etc. The image represents the representation of objective things through its signifier.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representation, the image refers to it. Therefore, the real finger and false reference of text and image is only a probable problem, on the one hand, it depends on whether we use thought as the basis of judgment or representation as the basis of judgment; on the other hand, it depends on the elements of the text itself and its operation direction, as well as its external conditions. In the graphics and text community, who occupies the dominant position is more a question of angle than a question of merits and demerits.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0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赵宪章;;语图符号的实指和虚指——文学与图像关系新论[J];文学评论;2012年02期
2 赵炎秋;;异质与互渗:艺术视野下的文字与图像关系研究[J];文艺研究;2012年01期
3 张玉勤;;论中国古代的“图像批评”[J];中国文学研究;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代明;;羌族民间艺术的认同及审美变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2 高蔚;;天地元声:诗的原初生命形态[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谢健;冯建国;;李煜词中的女性审美意象和艺术自叙性[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辛刚国;六朝文学批评视野中的情采关系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吕曼曼;王胜利;;人性的独白——《蝇王》与《黑暗的心》之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6 舒娜;;浅析舞蹈中眼儿“媚”艺术表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7 殷晶波;;对艺术特征的一种审美性诠释——试谈对庄子“言”“意”观的认识及其对后世文学批评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8 刘玉叶;;从符号美学视角看汉魏六朝书法评论中的人格比兴手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9 潘晓华;;从《爱》浅谈文学语言模糊性的美学意蕴[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1期
10 吴云;;繁难、浓缩、精专——论《无名书》词汇的精英特质[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吕美生;;姚鼐散文艺术论新解——“以诗为文”论桐城派[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李双艳;;自我之困境——浅析剧作《天边外》中人物的悲剧[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3 赵阳;清代中期扬州学派文学思想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4 王峰;数字化背景下的城市公共艺术及其交互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5 朱秀敏;建安散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曲鑫;加州底层者之梦[D];吉林大学;2011年
7 杨亭;土家族审美文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漆捷;意会知识及其表达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9 刘颖慧;晚清小说广告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雪梅;中国现代小说的音乐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洵;萧红小说的感伤品格论[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张宇;清代吉祥纹样在定制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赵芳;导向设计的多维度拓展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吕娜;都市婚恋题材电视剧叙事策略与文化内涵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范姝;材料的言说[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别淑花;剪纸艺术的形式特征及象征意蕴[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琦;论绘画写生中的创作意识[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旦正才让;藏族古典诗学味论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俭;论中国民间美术元素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启迪[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10 孔元元;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在现代翡翠制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陈思和;试论现代出版与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2 万方;封面书影介绍——绣像小说[J];书屋;2002年02期
3 赵炎秋;论文学形象的语言构成[J];文学评论;1996年04期
4 王宁;;当代文化批评语境中的“图像转折”[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夏玉润;;漫谈朱元璋画像之谜[J];紫禁城;2008年04期
6 赵宪章;;语图互仿的顺势与逆势——文学与图像关系新论[J];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7 李中华;;麦克卢汉论文学“原型”[J];中国文学研究;2011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振兴;;文学翻译中再创造的合理性[J];学理论;2010年25期
2 李卫华;试析索绪尔语言学对结构主义文论的影响[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3 杜娟;;视觉的快感——消费时代的审美趋向[J];齐鲁艺苑;2006年05期
4 魏博辉;;论语言对艺术思维导向的“局域”作用[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巫汉祥;;艺术语境中语言符号的文学特性[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刘汝佳;尹铁超;;诗歌与乐曲之节奏美研究[J];成人教育;2009年05期
7 白玉;;论文学学习者的多维视野[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8 魏博辉;;文学语言与哲学语言之比较[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12期
9 李蓓;;囚笼与筌蹄——关于思、意、言的矛盾[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09年01期
10 孙志璞;;论电子图像时代文学的独立品格[J];甘肃理论学刊;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陈长义;;创作过程中情与理的辩证关系[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84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84年
2 丁国旗;;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中国化的理论思考[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3 田文强;;表现性:文学语言的审美解读[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金维诺;;龟兹艺术的创造性成就[A];龟兹学研究(第二辑)[C];2007年
5 胡其林;;浅谈散文创作的特点和体会[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0年遵义县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李玉良;;《诗经》翻译中的两大难题[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王宇中;;作家及其文学作品中爱情婚姻模式的心理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高万云;;文学语言的哲学思考[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易水寒;快感下的规则和期待[N];中国保险报;2003年
2 中山大学 程文超;在言象结合中拓展意义空间[N];文艺报;2001年
3 毛志成;让文字喘息一下[N];团结报;2001年
4 文艺;投资者占据市场主导地位[N];工人日报;2007年
5 孙绍振;画面和文字必要的错位[N];文艺报;2001年
6 中国人民大学 赖洪波;“新视觉文学”的开始[N];文艺报;2001年
7 厦门大学 陈健娜;在图像与文字之间阅读[N];文艺报;2001年
8 赵榆;略谈香港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的主导地位[N];中国文物报;2007年
9 李茂叶;文学语言研究的特殊性[N];文艺报;2007年
10 何向阳;批评的底气[N];文艺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烨鑫;图像化时代的图文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郝永华;作为表征的文学[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3 邹跃进;观念与艺术[D];中央美术学院;2002年
4 李龙泉;解构主义翻译观之借鉴与批判[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5 杨全红;钱锺书翻译思想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6 季海宏;皮尔斯符号学思想探索[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长青;艺术表达中文字阐释的介入[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2 单宏军;中西文艺理论差异溯源[D];新疆大学;2001年
3 李学萍;文学翻译的符号学视野[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4 李洪平;艺术语言符号的生成及其言语形式[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周静;文学符号及其解读[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6 石俊玲;日常生活审美化与文艺学的新问题[D];河北大学;2006年
7 许睿;当代复合符号文学文本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翟应增;艺术语言产生的心理分析[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张秀宁;文学神性的消隐[D];吉林大学;2004年
10 郭凌云;语言视阈下的拉康主体理论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030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503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