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漫的边缘力量——南中国艺术区生态透视
[Abstract]:The golden age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 was from the 1980s to the 1990s, when the vitality of the region was omni-directional, including, of course, the art world. At that time, the Guangdong art world had a very internal aura, vitality and driving force, and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was also a hotbed suitable for giving birth to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 It coincided with the beginning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and South China timely led the Chinese artistic style in a period. It is impossible for an artist to exist independently from the society in which he lives. They are a group of people who are most sensitive to the tactile response to social life, and the living environment will be sensitive to the social life.
【作者单位】: 广州美术学院;
【分类号】:J1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抬头见喜——杭州2006年国际当代艺术个案展[J];当代艺术与投资;2007年05期
2 冀少锋;;《20世纪末欧洲艺术家大系》问世[J];高校社科信息;1997年03期
3 常旭阳;;不断挑战和创新的“常青”之路[J];艺术与投资;2010年09期
4 ;AAC艺术中国绽放11项年度大奖,见证年度影响力[J];中国摄影家;2011年06期
5 本刊记者;;当代艺术爱好者的网路狂欢 萨奇画廊启动中文网站[J];艺术与投资;2007年06期
6 芮悟峰;黄梅;;贺辞[J];画刊;2009年12期
7 任军;;任军说[J];艺术界;2008年05期
8 ;画廊展讯[J];中国拍卖;2007年09期
9 贾克敏;赵禄;;从对蔡国强的批评浅论当代艺术的矛盾性[J];法制与社会;2009年19期
10 姚谦;;镜前无声[J];明日风尚(娱乐名人);2008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亚洲;杨维民;;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对当代流行艺术的反思[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李光荣;;闻一多的艺术家气质及其兼政经历[A];闻一多研究集刊(纪念闻一多诞辰100周年)[C];2004年
3 ;主题工作室(IDEA STUDIO)[A];中国名村名镇保护与旅游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宋文翔;;文化符号并非文化精神——论当代艺术作品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误读[A];2006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范凌子;;798宋庄原创艺术集聚区的形成发展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文化强省战略与科技支撑论坛文集[C];2008年
6 付晓东;;当艺术遭遇经济——兼记“光·音/光阴”大山子艺术节[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赖志强;;城市变迁与废墟艺术——中国当代艺术的作品及其表现[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8 苏典娜;;从徐冰看当代艺术的“后殖民批评”[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9 王拥军;;重提现代性:当代艺术的标准质疑[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卫戈;;都市艺术:当代都市的文化记忆[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嘉;新蓝顶 很成都很国际[N];成都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卢飒;“城市零件”:群体出征艺术市场[N];贵阳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张立;西安纺织城有个“艺术798”[N];陕西日报;2007年
4 刘晓琳;鸡与蛋的辩证[N];美术报;2007年
5 林山;当艺术家开始画“股票”[N];中国文化报;2008年
6 邱家和;北京翰海首开内地亚洲当代艺术专场[N];上海证券报;2007年
7 吉祥;潘修龙:在合作中我们选择独立[N];上海证券报;2006年
8 刘莎莎;拆除当代艺术与普通百姓之间的藩篱[N];深圳特区报;2007年
9 记者 李培;广东当代艺术“很强很国际”[N];南方日报;2008年
10 游东醌;艺术的生命之境[N];美术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峰;当代中国艺术市场及其互联网经营模式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2 刘立宇;新媒介与中国当代艺术变革[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3 贺羽;浮华世象中的凝思[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4 陈月浩;西方当代艺术对室内设计创作的影响的若干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5 张激;国家艺术支持[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6 陈明;乱象与主流[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7 王鑫;中国当代艺术中的西方元素及本土独创性[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8 王燕飞;进入主流[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9 孙璐;与环境共舞的建构[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10 林大梓;西方自画像艺术史[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惠英;当代中国传统版画在创作中的衍进和其健康市场体系的建立[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2 黄向前;当代艺术中中国传统符号的运用与演绎[D];中国美术学院;2009年
3 张丰田;当代艺术表现虚构性中的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梁练方;中国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行为艺术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赵桢;80后艺术家的发展状态[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6 张铁梅;浅论后现代艺术在中国[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琢;灵魂的回归[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8 李李;极简主义艺术道路之无止境[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刘军;论日本“物派”艺术及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启示[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10 任建军;中国方式:从文化策略到文化自觉的当代艺术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065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506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