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李渔短篇小说与薄迦丘《十日谈》叙事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03 07:57
【摘要】: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李渔短篇小说和薄迦丘《十日谈》进行叙事比较研究。 一、结构比较。为全面、系统地把握二者的结构特点,笔者并未仅仅从严格的叙事学结构来研究。首先,从宏观结构上进行分析与考辨,认为李渔短篇小说集《无声戏》在宏观结构上存在着一种对偶结构,《十二楼》则表现为园林楼阁结构;薄迦丘《十日谈》中的100个故事是用同类故事叠加并置的方式组构起来的,形成并置结构,在总体构成上又有一个由作者精心设计的方形框架结构。其次,篇章结构比较,认为李渔短篇小说的篇章结构可分为篇首诗词、入话、头回、正话和篇尾诗词五个部分,薄迦丘《十日谈》的篇章结构则可分为题解、引子、故事和诗歌尾论四个部分,并对二者篇章结构各部分的特点、作用以及异同进行了比较。第三,在叙事结构上,我们发现,李渔小说的叙事结构与《十日谈》的叙事结构有着惊人的相似,都存在着“最初的平衡→外力1介入→失去平衡→外力2介入→新的平衡”这一叙事模式结构。 二、叙述者与叙事视角比较。本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探讨:一是叙述者,认为李渔短篇小说的叙述者虽仍带有“说书人”痕迹,但已注入了李渔浓重的自我色彩,并对其叙述功能进行了分析;薄迦丘的《十日谈》则存在四个叙述层次,因此相应地产生了四个不同的叙述者,其作用与功能也各不相同。二是叙述视角,认为二者的叙事视角虽仍是传统叙事的全知全能的视角,但也存在着限知视角现象,并特别分析了李渔小说中的流动视角特点。 三、叙事时间比较。从总体上来说,二者的叙事时间都处于顺叙的绝对控制之下,倒叙、预叙、插叙等只是对故事时间的部分调节。二者在时间的处理上都运用了预叙、插叙手法,但在使用的总量与频率上来看,李渔短篇小说要比薄迦丘《十日谈》多,尤其是预叙。还特别分析了李渔较多地利用倒叙而《十日谈》却很少出现倒叙这一现象的原因。 《十日谈》在西方小说史上无论是思想还是艺术形式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欧洲近现代叙事文学的开山之作。同样,李渔的小说在艺术上开创了一种更新的白话短篇小说的创作模式,被誉为是继“冯梦龙之后的第二座里程碑”。二者实际上都是各自文学的分水岭,但与《十日谈》的出现逐渐开创了西方现代小说创作的繁荣与生机相反,李渔短篇小说之后却是中国短篇白话小说的衰退与没落。这种现象在令人扼腕的同时,此中缘由,却不得不让后来者深思。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I106.4;I0-03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高成效;“神圣的叙述”—中西现代人化动物小说神话性与叙事性比较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549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5549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c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