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十月开幕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12月演出和展览[J];北京纪事;2002年Z5期
2 ;悦目[J];中国商人;2005年10期
3 约翰·肯瑞克;许健;;不被感激的工作:音乐剧的剧本创作[J];艺术评论;2008年09期
4 ;中国对外演出公司2000年来华演出[J];文化月刊;2000年03期
5 ;演出资讯[J];广播歌选;2006年04期
6 左佑;五月的浪漫斑斓[J];中外文化交流;2002年06期
7 ;八方咨讯[J];中国音乐教育;2003年10期
8 冯西平;;浅谈音乐剧剧本创作[J];当代戏剧;2007年04期
9 ;文化播报[J];世界知识;2008年08期
10 ;上海大剧院1999年6、7月演出安排[J];沪港经济;199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周广伟;;谈如何对待艺考热的畸形发展[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曹玲娟;上海国际艺术节再出发[N];人民日报;2009年
2 记者 杨竞;优秀剧(节)目演出季精品迭出[N];辽宁日报;2009年
3 记者 罗桦琳 通讯员 吴楚斌 冯婧婧;九艺节“一票难求”音乐剧 预留百余座位慰劳志愿者[N];广州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张永恒;世博舞台 全球献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5 本报实习记者 成长;陈年老酒更飘香[N];中国文化报;2009年
6 于平 雷喜宁;我们在日本看到了什么(上)[N];中国文化报;2010年
7 方世忠(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总裁上海大剧院院长);演艺市场:“狮子”今年称了“王”[N];中国文化报;2006年
8 商报记者 郑洁;中国演出业何时摆脱“OEM”?[N];北京商报;2010年
9 丁薇;第六届北京国际戏剧·舞蹈演出季十一月开幕[N];中国艺术报;2008年
10 深圳商报记者 于雪 何文琦;11月,深圳走进艺术旺季[N];深圳商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泰然;变化的宇宙观:中国艺术精神再阐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刘雄平;文学理论的现代性追求(1928-1936)[D];暨南大学;2006年
3 汪军;魏晋南北朝的艺术批评[D];东南大学;2005年
4 陈军;文类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5 吴(燕日);翻译相异性[D];暨南大学;2006年
6 黄伟;返回艺术的生存之源[D];四川大学;2006年
7 刘岩;比较文学视野下的现代化中国想象[D];北京大学;2008年
8 何绍斌;越界与想象[D];复旦大学;2006年
9 宋国栋;艺术的放逐与审美的拯救[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黄永健;艺术文化论—艺术在文化价值系统中的位置[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莉;清末民初上海的艺术家与民间赞助[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赵蕾;浅论上海双年展与“海派艺术”文化的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刘纪平;戏剧翻译探索[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4 张智慧;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审美移情理论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吴晓宁;媒材运用与表现[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永霞;在自然的沉思中相遇—陶渊明与梭罗的自然观比较论[D];兰州大学;2007年
7 胡川;文学翻译中的模糊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8 严晓英;郭沫若翻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胡淼森;鲍曼的后现代时空体验论研究[D];北京大学;2006年
10 刘飞;译者的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体现与限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592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559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