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学视野下的文学翻译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H059;I0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丹;;文学翻译中的多元意义解读[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2 胡志英;;语言与阐释:解读20世纪西方阐释学之语言观[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3 何春梅;文学翻译须把握好原作的思想和意象[J];怀化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4 顾雁;文学翻译的多角度阐释[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谢慧;;从阐释学角度看译者的主体性[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11期
6 雷华;;从翻译陈忠实的散文看文学翻译中的理解和表达[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1年Z2期
7 胡江宁;现代阐释学与文学翻译实践的关系[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6期
8 张娜娜;;论文化语境对文学翻译的影响[J];海外英语;2011年03期
9 戢焕奇;张谢;;从理解的历史性看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J];西江月;2010年17期
10 洪敬涛;解释与理解的可能性的重要前提——偏见——论伽达默尔的偏见观[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谭倩倩;;哲学解释学观下的阐释学翻译理论——论斯坦纳的阐释学翻译与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的关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彭辉;;从多维视角为文学翻译中的“误读”正名[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张丽芳;;论译者的主体性-从阐释学角度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李芦笛;;从斯坦纳的阐释学角度看译者在翻译中的角色[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贾文浩;;文学翻译中的一个特殊现象——林语堂散文自译和古文小品英译对文学翻译的启示[A];国际交流学院科研论文集(第三期)[C];1996年
6 汪懿婷;;从改写理论的视角析文学翻译中的有意误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庄桃燕;;浅析多元智能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年
8 杜世回;;理解和应用地基承载力的若干问题[A];中国铁道学会工程地质与路基专业委员会第21届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9 于应机;;词典翻译与文学翻译:本质与特点浅析[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张传彪;;对“异化”的困惑与思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柳斌杰;在中欧文学翻译出版论坛上的致辞[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2 刘建林;文学翻译不宜“专业化”[N];光明日报;2009年
3 马爱农;我和文学翻译[N];文艺报;2011年
4 钟闻熹;外国儿童与青少年文学翻译研究中心成立[N];文艺报;2011年
5 胡志挥;老舍先生与文学翻译[N];文艺报;2011年
6 周士君;走出文学翻译的窘境[N];光明日报;2005年
7 周士君;如何走出文学翻译的窘境?[N];中华读书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陈熙涵;文学翻译人才青黄不接[N];文汇报;2008年
9 明江;“我们强烈感受到民族文学翻译的使命”[N];文艺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任震宇;文学爱好者翻译异军突起[N];中国消费者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文安;文学翻译中的美学效果比较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2 常立;“他们”作家研究:韩东·鲁羊·朱文[D];复旦大学;2004年
3 韩子满;文学翻译中的杂合现象[D];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4 刘军;龙蛇之蛰 以存身也[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谢登斌;当代美国课程话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赵颖;想象与文学翻译的“团结”[D];河南大学;2009年
7 曹海东;朱熹经典解释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光明;数学教学效率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卢玉玲;文学翻译与世界文学地图的重塑[D];复旦大学;2007年
10 康伟;师生主体间性理论与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韦维;阐释学视野下的文学翻译[D];广西大学;2008年
2 刘洁;文学翻译的文本阐释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3 朱健平;从阐释学和接受美学看文学翻译的本质[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付红桥;从《飘》的两个中译本论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5 胡小倩;文学翻译的阐释学视角[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6 石开妍;从阐释学和目的论看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地位和作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黄劲;从阐释学视角理解《鹿柴》的多维翻译[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凤英;论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9 胡志艳;聚光灯下的译著[D];苏州大学;2008年
10 贾晓慧;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地位[D];上海海事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5592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559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