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重的飞翔—90年代女性个人化写作的困境与反思
发布时间:2020-04-08 05:57
【摘要】:在当代文学之中,女性文学本身就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概念,而90年代的女性个人化写作更是当时文坛上一个璀璨夺目的复杂景观。以林白、陈染等为代表的女性“个人化写作”或者称作“私人化写作”,以其坚定的女性主义价值立场,独特的女性个人生活经验、赤裸的身体欲望诉求等,迅速在90年代刮起了一阵猛烈的旋风,占据了文学的各大版面,由文学的边缘走向了中心。但是,其自身发展历程中所积累的一些问题,以及面对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市场、商品等冲击时的猝不及防,又使其陷入了无奈的困境之中。 本论文不单将研究的脚步停留于女性个人化写作的基本特征等表象层面,更是将探求的目光深入到其前世的发展积淀和今世的困境原因等纵深层面。具体而言,论文第一章从女性个人化写作的立场和内容方面来介绍这一写作特征,并提出对于“人”的过度张扬所造成的自我封闭、身体欲望、男性缺席等问题,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女性个人化写作面临着话语中心丧失,,价值多元的复杂选择,迅速湮没在消费文化的名利场中,成为被批评的诟病;第二章重点分析女性个人化写作重要的思想资源——80年代以来的女性文学和启蒙思潮。它们共同促进了女性从“人”到“个人”的意识觉醒,价值追求,尤其是女性对“身体”这一符码意义的认识,然而,过度的欲望展示、对抗男性使得人的解放这一初衷发生了偏离;第三章从后现代性反思的宏观视野中,从“纯文学”和“底层”这两个相辅相成的角度进一步反思女性个人化写作困境的原因,并尝试提出了突出重围的几种出路。 无论是90年代的女性个人化写作还是80年代的女性文学,贯穿其发展历程的一条重要线索就是“人”的问题,“人”的深层发现,从认识到作为一个人的价值,到认识到女人与男人的不同,再到独立于男人的个人意识,新时期女性文学与个性同行、同人性同在。其实不仅是在写女人或者男人,更是反映了人类共同的问题。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206.7
本文编号:2618986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206.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染;姿态与立场[J];当代作家评论;2001年03期
2 迟子建;周景雷;;文学的第三地[J];当代作家评论;2006年04期
3 王绯;论女性文学与商品市场[J];妇女研究论丛;2001年02期
4 贺桂梅;;当代女性文学批评的一个历史轮廓[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5 陶东风;新时期文学身体叙事的变迁及其文化意味[J];求是学刊;2004年06期
6 葛红兵;;个体性文学与身体型作家——90年代的小说转向[J];山花;1997年03期
7 林凌;后期女性主义写作的三次突围[J];文艺评论;2002年05期
8 贺桂梅;当代女性文学批评的三种资源[J];文艺研究;2003年06期
9 阎真;身体写作的历史语境评析[J];文艺争鸣;2004年05期
10 陶东风;;文学的祛魅[J];文艺争鸣;2006年01期
本文编号:26189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618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