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璞《山海经图赞》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4 16:06
【摘要】:本文以郭璞《山海经图赞》为研究对象,对两晋之际著名作家、学者郭璞创作的《山海经图赞》进行详细梳理、分类,在此基础上,从图赞的创作背景、文本内容、艺术特色及后世影响方面着手,并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结合郭璞的生平、著述并《山海经注》以及赞体文学的发展渊源、文体特色,比较郭璞《山海经图赞》对传统赞体文学的继承和发展,进而考证《山海经图赞》对后世的影响,论述其意义与价值。 在章节安排上,本文第一章首先探讨《山海经图赞》的创作背景。第一节参照作者郭璞的生平,梳理其年表,重点联系其人生经历分析相关阶段的学术著作和诗赋创作的情况,第二节考证郭璞的学术著述。第三节结合郭璞对《山海经》的注释研究及郭璞之前的《山海经》研究,探讨郭璞创作《山海经图赞》的学术背景。 第二章考察《山海经图赞》的具体文本。第一节考证几种现存文献中著录的郭璞《山海经图赞》版本辑录条目之差异,以清代郝懿行《山海经笺疏》所收《山海经图赞》为标准,对明代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明代杨慎《山海经图赞》两卷本、今人张宗祥《足本山海经图赞》、元代曹仲良《写本山海经附全赞》所列各经赞篇进行比较,补遗佚文,并梳理《山海经图》的流变情况。第二节从图赞的内容着手,对郭璞图赞的具体条目进行分类整理,并叙述各类特色及归类依据,同时还联系《山海经》原文进行内容上的研究。第三节通过郭璞《山海经图赞》分析郭璞的诠释体系,分别通过比较图赞与叙文和注释的关系来分析郭璞对《山海经》以及《尔雅》的诠释体系的特色。 第三章重点探讨《山海经图赞》艺术上的成就,分别从行文结构、文体特点和表现手法等方面探讨郭璞《山海经图赞》不同于一般赞体文学和图赞、画赞、像赞文学的特殊艺术价值。其中,第一节分析《山海经图赞》独特的文体结构,这主要表现在语言运用灵活自由,大事铺陈叙述以及语言艺术上的规范性与表现力的结合。第二节则通过对图赞行文艺术的探讨,分析其言辞简洁、描绘生动的特点及其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第四章旨在通过对赞及赞体文学的产生、演变、发展及赞体文学的文体特色和画赞、像赞、图赞的梳理研究,探讨考证郭氏《山海经图赞》在赞体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对赞体文学的接受与影响,同时论证《山海经图赞》与郭璞其他作品尤其是《尔雅图赞》和游仙诗的创作互动,并考订东晋张骏《山海经图画赞》和明代王崇庆《山海经图赞》两种《山海经图赞》的流变。最后的结语部分提出本文采用的写作方法,并对本文作一总结。 《山海经图赞》作为郭璞对《山海经》进行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不仅具有独到的学术价值,作为一部文学作品,亦有着重要的文学艺术价值,而且作为“图赞”这一文学样式的代表之作,给后世研究《山海经》及研究赞体文学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206.2
本文编号:2755187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20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金荣权;《山海经》研究两千年述评[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丛晓静;郭璞训诂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刘蓉;论《穆天子传》的史料价值[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刘海波;郭璞游仙诗中忧患意识研究[D];延边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551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755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