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新游牧时代新移民文学的审美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3 20:03
【摘要】: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改革开放,国门打开,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全球化趋势加快。在此背景下,新移民文学如水中黄豆般被泡发又绽开一茬,逐渐摆脱了早期留洋文学的实录窠臼和血泪滥觞,成为文学界、文化界不得不关注的一个重要现象。新移民文学是由新移民作家所写,写的也是由形形色色新移民演绎的生存生活故事。结合新游牧时代背景,论文交代出新时代人类频繁迁移的现实基础和心理准备。通过对文本和作品的细读,试图阐述在多元文化冲突、磨合、交融中,移民文学在新游牧时代,所呈现出的悲情意识由浓转淡趋向负无穷的审美气质,及对夹杂在祖国传统文化和客居国文化之间暖昧文化心态的逐渐消解。感性的依归和追忆的回望后,冷峻的反思和理性的审视逐级递增。 新移民文学以异域风情之“奇”、迎来送往之“离"、多元文化之“意”美,引人入胜又启人深思。奇情奇景是引诱新游牧行为(在此指跨国际的移动)发生的外在魅力,别意丛生的离情离景才由此纵横交叠,牧于新地后,多元文化间的交融排斥现象在新移民身上饶有趣味地演绎着。本文的行文脉络大致为,从新移民文学初期以异域风情牢牢吸引读者眼球为开始,到多元文化冲突中,对祖国文化、异域文化的扬弃中交织着爱与痛为中期发展,再到新移民文学伤愁渐趋转淡,别开生面出开阔和高远心境为近期深化,理性的审视和冷静的反思姿态,新的审美心态、审美取向渐趋生成为终。在当下,如同游牧般的四处迁徙是时刻都在发生的频繁之举,广泛又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早期新移民作品中滥觞的怀旧乡愁和抗击求存的血泪气味,近期新移民文学已经打破此藩篱,展现出开阔大气的人生心态和文化心态。但又需注意的是,开阔大气,不是完全摒弃原乡故园,反而有着更为自信的心态回忆,表现过去。从中超脱,拓宽文学表现题材,深化了对人生意义的探索。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206.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晖;冲突·认同·变迁——全球化语境中新移民文学民族性问题探讨[J];华文文学;2004年04期

2 刘红林;;中国属性与跨国精神——新移民文学浅谈[J];南方文坛;2007年06期

3 刘红林;;新世纪北美新移民文学的走向[J];世界文学评论;2011年01期

4 李津;;小论“新移民”文学[J];沧桑;2008年03期

5 李洪华;文化融合中的超越与归依——首届新移民作家笔会纪要[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4年04期

6 陈瑞琳;冷静的忧伤——从严歌苓的创作看海外新移民文学的特质[J];华文文学;2003年05期

7 王列耀;;北美新移民文学中的“另类亲情”[J];文学评论;2009年06期

8 陈墨;;“新移民文学”的佳构[J];文化月刊;1994年07期

9 张奥列!澳大利亚;澳洲的“大陆新移民文学”[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1998年01期

10 陈瑞琳;风景这边独好——我看当代北美华文文坛[J];华文文学;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公仲;;阳光沐浴下的爱——评《羊》[A];2003年中国小说排行榜[C];2004年

2 王震亚;;千山外,水长流——北美华文小说的回顾与前瞻[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4年秋冬卷[C];2004年

3 王腊宝;;流亡、思乡与当代移民文学[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4 王栋梁;;走出悲情是化解两岸紧张关系的关键[A];湖南省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共运史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孟玲;;正确地认知自我与他者——对《上海孤儿》的后殖民主义解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潘珊;;奈保尔的文学向导——《父子家书》中的阅读谱系[A];第十七届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洪华;新移民文学的文化身份、人性书写和创作成就[N];文艺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李维永 纳杨;“新移民文学”渐成气候[N];文艺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张滢莹;北美新移民小说研讨会在沪召开[N];文学报;2008年

4 郭英剑;论美国华裔文学研究[N];文艺报;2004年

5 记者 李晶;严歌苓:我为责任而写作[N];西安日报;2009年

6 程洁;从落叶归根到落叶生根[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7 公仲;贯串和延续的血脉仍是中华文化传统[N];文艺报;2004年

8 记者 刘万强邋黄艳梅;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举行[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9 陈瑞林(美);“风景这边独好!”[N];文艺报;2003年

10 杜霞(在读文学博士);苦闷的性质,是相同的[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红;追索与建构:论海外华人文学的身份认同[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 陈晓晖;当代美国华人文学中的“她”写作:对汤亭亭、谭恩美、严歌苓等华人女作家的多面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3 李亚萍;20世纪中后期美国华文文学的主题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4 计红芳;跨界书写[D];苏州大学;2006年

5 李燕;跨文化视野下的严歌苓小说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6 倪立秋;新移民小说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7 方红;“完整生存”[D];苏州大学;2008年

8 向忆秋;想象美国:旅美华人文学的美国形象[D];山东大学;2009年

9 李永梅;“渡河人”对家园的追寻[D];山东大学;2009年

10 周聚群;“红色”中国的“杂色”呈现[D];苏州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邰欢欢;新游牧时代新移民文学的审美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2 岳海东;别有新声在异邦[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邓敏;加拿大新移民文学散文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4 栗建勇;北美新移民文学的族性叙事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5 张会君;张翎小说新移民形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6 刘艺林;论“新移民文学”中的女性写作[D];汕头大学;2002年

7 颜景阳;社会心理学视野中的中国人[D];南昌大学;2010年

8 田晓燕;寻找精神家园[D];苏州大学;2006年

9 池雷鸣;探索与追寻[D];暨南大学;2010年

10 张筱园;生存与挑战[D];暨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924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7924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3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