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毕淑敏创作中的文学治疗作用阐释

发布时间:2020-08-13 20:10
【摘要】:文学是一门语言艺术,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也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文学作品是作家(艺术家)源于社会生活,臻于艺术创造的精神文化产品。文学的社会作用包含了审美愉悦功能、认识功能和思想启迪功能,或者归纳为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娱乐作用。而在文学接受的过程中,它对接受者即读者或欣赏者的心理暗示、思想启迪、情感熏陶、精神慰藉、心灵安抚等作用,就是本文所要论述的“文学治疗作用”。 本文将毕淑敏文学创作与文学治疗发生的历史背景、可能性与现实性、作用机理作了深人、细致的探讨和论述。第一部分从毕淑敏创作主题入手,分析她作为医生、心理师、作家身份在救死扶伤、抚慰心灵、文学治疗方面的表现,并由此将毕淑敏文学创作主题中的生命意识、女性意识、心理意识凝练出来,最后从毕淑敏的人生经历和生活背景概括出其走向文学治疗道路的原因。第二部分重点阐述毕淑敏体现在生命视角的文学治疗,从开始面对死亡的恐惧,到认识死亡,从中领悟自身的生活意义、生命价值,再到用自己的笔触,用文学这一治疗手段,让读者看到友谊的价值,看到苦难背后的快乐。第三部分重点阐释毕淑敏女性视角的文学治疗。作为女性作家的重要代表,从女性视角的文学治疗分析必不可少,在他的文学作品中,时刻都浸染着为女性的独立、幸福呐喊的色彩,她用文学手段治疗现实中早已经被伤害得千疮百孔的女性的心,他告诉女性要正视自己,提醒自己享受幸福。另一方面,作为女性视角的重要体现的母亲这一角色也是毕淑敏重点刻画角度之一,她用文学的手段让读者看到母亲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第四部分从毕淑敏的语言艺术入手,重点体现语言在文学治疗过程中的修复、安抚作用。毕淑敏善用语言,游刃有余的游走于语言艺术之中,通过对心理感知的点滴记录,对死亡场景的渲染,通过迂回路线达到突破治疗主题的目的;通过语言与生活、语境、人物的高度契合,恰当得体,为文学治疗奠定基础;最后通过化抽象为形象,激发读者共鸣,在对比铺陈的语言艺术中形成瑰丽多姿、形神兼备的治疗效果。 毕淑敏的作品勇于剖析自己的灵魂和人性的弱点,针砭人性的误区,以求治疗国人的精神痼疾、恢复美好自然的人性。毕淑敏的作品体现着崇高的文学理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她始终坚持用文学去发掘人性中的真善美,表达对理想人性的寻觅与呼唤;敢于直面各种社会问题和人的精神问题,对人性中丑陋的一面予以深入的揭露和批判;大胆解剖人性中的弱点,为治疗精神痼疾提供良方,这也正是她的作品发挥文学治疗作用的集中体现。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206.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发明;写实、救赎与超越——对毕淑敏长篇小说《拯救乳房》的一种解读[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2 王钧;;精神的救赎——《女心理师》之精神分析法探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3 丁贯东;;小说修辞之精神传统与理性的回归——两本小说修辞理论的浅近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4 田业君;;毕淑敏小说《女心理师》对女性生存状况的解读——一部微型的“女性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5 张丽;;拆解心灵的镣铐,舞动坦荡的人生——对毕淑敏新作《女心理师》的解读[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6 李海燕;韩晓婷;;穿越死亡沼泽,直面生命现实——解读毕淑敏长篇小说《女心理师》的创作主题[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莫斐雅;;简论毕淑敏散文创作特色[J];长沙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8 王文彬;;医生视角:透视毕淑敏小说创作的独特风格[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年02期

9 李芳;;论毕淑敏散文的叙事艺术[J];当代文坛;2008年04期

10 王冬静;;张悦然小说的修辞艺术论析[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07期



本文编号:27924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7924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9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