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谯郡嵇氏家族文学与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9 10:02
魏晋谯郡嵇氏作为当时文学与文化名族,备受世人推崇。本文从家世、交游、家族文化、家族文学、后世影响与接受五个方面作了论述。 汉末三国之时,嵇氏以迁居谯国铚县起兴,依附曹魏政权,入军掌职,始受重视。嵇氏允文允武,各代皆有所长。嵇喜显于政,嵇康盛于文,嵇绍、嵇含文武兼善,于嵇旷后消尽,其世系留存较为短暂。 嵇氏家族善察人,精识鉴,交游众多。嵇氏传承相知相济、识性而交;志合相携、同趣相交;仕途相识,举贤而交的交友观念,同时亦有为恶不交的一面。 嵇氏“家世儒学”,注重培养“君子”思想,推崇“尚和”之道,崇尚慎谨务实的处世态度。同时嵇氏家族老庄学养氛围浓郁,其家族成员研习《老子》、《庄子》。其中最突出的是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主张以及其虚心处静的养生观。在艺术上,嵇氏家族音乐素养较为深厚,推崇琴德,且皆精通琴艺。历代皆延续“音以养性,琴以养德”的传统。嵇氏沿袭古越文化好剑任侠之风,其家族文化尚任侠义烈。嵇氏所尊崇的“侠义”,融合儒家的侠义与道家旷达的侠性,形成家族特有的“嵇氏义节”。 嵇氏家族的文学创作,在曹魏时期以嵇喜、嵇康为代表。嵇康长于论辩,其文章多以论体散文为主,内容关注玄学、儒学与音乐三方面。嵇康诗作主题有赠答、纪游、述志、思亲等,多表现其坚持的理想与批判现实的态度,或是以古非今,或是出世游仙,以四言诗成就最高。今存嵇喜作品皆与嵇康有关,侧重亲情主题。在西晋时期,嵇蕃作品多表现儒学思想;嵇绍多作政论文;嵇含多作纪实性作品,尤为钟爱植物题材。在文学创作中可见出嵇氏家族斥虚疾伪、崇本尚实的务实精神。 嵇氏家族诗文共117篇,其中诗70首,文47篇,另有著书3部。从风格来看,嵇康作品文学性最强,长于诗作,精于思辨;嵇喜作传辞达情阔;嵇蕃作书情挚笃深;嵇绍言政慎谨务实;嵇含长于草木、专于纪实。从行文上来看,嵇氏家族文学创作骈体化倾向较为明显。诗歌创作中排偶化、赋化、骈化倾向较为显著。受家族文化的熏育,与家族成员间的影响,嵇氏家族在文学特色以精于思辨、笃厚亲情、草木情缘三方面最为突出。 后世对嵇康形象的接受,集中在怀才不遇文人、任性自然的仙神方面。嵇康文学情怀的接受,集中在品评文艺、评论风格、才略成就方面。嵇康文艺陶冶表 现在后世对其音乐、书法、绘画、锻铁、啸等精湛技艺的推崇。嵇绍在后世呈现出既推崇其忠烈气节,又争议其“仕父仇”的多元化接受。嵇含则以其笃好游历,独具浓厚的草木情缘,在后世受到推崇。
【学位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4
【中图分类】:I206.2
【文章目录】:
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信息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现状述评
二、 本文研究的重点、难点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魏晋谯郡嵇氏家族的兴起与交游
第一节 嵇氏家族的兴起与世系
第二节 嵇氏家族主要人物的交游
第二章 嵇氏家族文化的接受与选择
第一节 儒学家风
第二节 老庄传承
第三节 音乐素养
第四节 任侠义烈
第三章 嵇氏家族文学创作及其特色
第一节 曹魏时期的嵇氏文学创作
第二节 西晋时期的嵇氏文学创作
第三节 魏晋谯郡嵇氏家族文学特色综论
第四章 嵇氏家族文学与文化在后世的影响与接受
第一节 嵇康在后世的影响与评价
第二节 嵇绍在后世的影响与评价
第三节 嵇含在后世的影响与评价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嵇氏成员事件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47062
【学位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4
【中图分类】:I206.2
【文章目录】:
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信息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现状述评
二、 本文研究的重点、难点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魏晋谯郡嵇氏家族的兴起与交游
第一节 嵇氏家族的兴起与世系
第二节 嵇氏家族主要人物的交游
第二章 嵇氏家族文化的接受与选择
第一节 儒学家风
第二节 老庄传承
第三节 音乐素养
第四节 任侠义烈
第三章 嵇氏家族文学创作及其特色
第一节 曹魏时期的嵇氏文学创作
第二节 西晋时期的嵇氏文学创作
第三节 魏晋谯郡嵇氏家族文学特色综论
第四章 嵇氏家族文学与文化在后世的影响与接受
第一节 嵇康在后世的影响与评价
第二节 嵇绍在后世的影响与评价
第三节 嵇含在后世的影响与评价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嵇氏成员事件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永胜;;橘枳之辨——嵇康与汉斯立克的音乐美学思想比较[J];安顺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2 张铁慧;王大恒;;《文选》嵇康赠答诗略论[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7期
3 杨朝蕾;;“论坛巨子”嵇康的论辩思想与论辩艺术[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年02期
4 穆克宏;嵇康曾官中散大夫考[J];福建学刊;1995年01期
5 刘伟航,陶贤都;从嵇绍之死看中国古代的忠孝观[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6 李晖;;嵇康诸事考述[J];鄂州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7 丁红旗;;《文选·与嵇茂齐书》考[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8 熊明;生命理念的投射:嵇康与《圣贤高士传赞》[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4年06期
9 叶当前;;论嵇康与嵇喜的赠答送别组诗[J];贵州文史丛刊;2010年02期
10 王德埙;十八拍《广陵散》确系嵇康所作——答家浚同志[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本文编号:28470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847062.html